声明:本文内容不是个人直接经验,而是右二手经验反思而来!
不必抒情,直接说正题。
学校赶在清明三天小长假之前开展了校园合唱比赛,必选曲目由学校音乐老师提供,自选曲目由班级学生和班主任老师自行商定!
虽然我不是班主任,不过听歌换个心情总没有坏处!从开始到结束,不同的班级展现出不同的风格,整体而言“浮夸风”受到的青睐更多!而且,最后名次靠前的班级基本都是“耍花招”的!对比普通班级乏善可陈的表现,我有了几点思考,而我认为这样的思考对我的生活将会有很大帮助,记录在此,以此警醒!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自认自己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严肃的科学主义者,不屑于做“肤浅”的事情,然而,现在看来,不是“雕虫小技”肤浅,而是个人对科学理解狭隘。从心理学角度而言,绝大多数人都是渴望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喜欢个性多于共性,因此如果要获得大多数认可,往往需要调研大众喜好,虽然这一般很难做到,不过大多数人甚至都没有想到过,因此只需要稍微用点心思就能比别人出彩!结合这次合唱比赛来说,就是可以从一下几方面来说:
一 统一服装,统一心情 整齐统一的服装给人以庄重肃穆感,这不难做到,毕竟都可以穿校服嘛!统一心情有点难。有好几个班级的同学站到表演台上后,只是站着,木讷,应付只是为了交差,很难看!人都是视觉动物,唱歌其实大家都差不多,摆个臭脸给谁看呢?
二 个性装扮,活用道具 。大多数班级能够中规中矩穿好校服整齐表演,然而要感染观众,使观众有参与感,只是自顾自表演是不够的。比如七年级一班借用了大鼓助威使歌声很有穿透力,同时混厚沉重的鼓声又吸引了所有观众的注意力,是难得的妙处。八年级二班整体借用金黄色的鲜花道具参与表演,鲜艳夺目,博人眼球!
三 花样翻新,出其不意,情理之中!有两个班的班主任老师直接参与合唱,和班级同学站在一起,同唱一首歌,这样做看似不起作用,然而从学生反馈来看,这一招很管用,学生们羡慕这种的师生共欢乐的场景。当第一个班主任与班级学生同时出现在舞台上时,全校沸腾了(因为那位老师没有与学生统一着装所以很显眼);第二位老师与学生出现时,学生们更激动了,因为他和学生们穿的一模一样的校服,我想这种行动上的支持肯定会鼓励班级同学信心百倍,士气高昂,表现更好,果不其然,最后这个班拿到第一!
四 相比而言,其实最不重要的是歌曲本身。大家一起玩,都是业余的,水平差不多,比的是策划能力及表演能力而不是歌唱!
所以,你看即使是这样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也有讲究,关键是你是否愿意花点心思研究!认真,你才会赢!
类比:课堂教学,其实原理差不多,学生并不真的在乎学了什么知识,或者更准确地说他没有“在乎学到什么知识”的能力,一切全凭兴趣和生物本能,好玩轻松就是好,所以教学应该考虑让课堂更接地气,更有趣味!
如果想拿第一,那么多考虑个性,而考虑个性必然要花费时间,所以花点时间花点心思做事吧,否则事后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