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文章源于两个月前和几个朋友闲聊时,E说起的一件事。
她在居住的小区里有一个车位需要出租,招租信息张贴了大概一个星期左右有人打她电话了,问明一年的租金之后,那人开始还价。
做事图简单的E本来开的就是实价,而且租金6、7年未涨,E如实相告。
结果那人表示特别想租,也特别想还掉些钱。E想想还价嘛也是人之常情,最后也同意了,打了点折。那人的意思,最好马上让E过来把租车的事敲定,因为他的车没地方停。
当时E在外面办事,想着人家那么着急,就约好1小时后在车位见面。结果E算着时间开车过去的途中,收到了那人的短信:现在有事出去了,不好意思,租车位的事以后再说吧,麻烦你了。
E也琢磨不清,这短信的意思是择时再谈呢还是不打算租了。不管如何,当下这事是不用谈了,E回了个“好”。
说话的E不紧不慢,笑咪咪的。在座的D一脸怒气:急也是他,不急也是他,还没个说法,要是我的话一定马上电话过去,问问他怎么回事。”
E说,我收到短信的时候也有一丝诧异,但是马上就想清楚了这事,可能人家真的恰巧这个点有事。如果不是这样,那或许因为有其他原因不打算租了,立马明说又觉得不好意思,所以打算让时间来告诉我结果。这两种情况都可以理解。两种情况中,哪种会是事实过几天就会明了,哈哈,不用急。
如果我是租车位人的话,我会在第一时间明确告诉对方,是怎样个情况。因为明确告知,方便对方做下一步决定。F插了一句。
嗯,那样做固然好,但是不同的人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这和学识、见解、以及他所交往的人群都有关系。
E说,我们只能要求自己以自己认可的方式待人,但不能要求我待你怎样你也一定要待我怎样,那样就是心理学中关于人际交往的反黄金法则。
嗯,抱怨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占据了你的时间和精力。我说,在心理学课上,听老师讲过一个事:一位女白领特别上进,工作之余不断地充电学习,有一次,她报名参加一个在假期举办的含金量很高、门槛也很高的研讨班。
规定的回复日期内,她没有收到主办方同意她参加的回执,她以为这事没戏了,于是她打算利用假期去马尔代夫度假。
机票、酒店全部搞定之后的一天,她出乎意料地收到了主办方的电话,说同意她参加研讨了。她思考了几分钟后,答复对方,参加,因为她认为成长比旅游更重要,旅游以后可以有,这个班错过了难再有。当然这个决定让她损失了一笔钱。
原本以为一波三折已经过去,没想到让人崩溃的还在后面。
当她一放假,兴冲冲地赶去研讨班报到时,人家居然在参加者名单里左查右查,查不到她的名字,然后平静地告诉她:对不起,搞错了,你不能参加。
顿时,她崩溃了,责备的话说了一大堆,无济于事。
于是,她给那位心理老师打电话,求解。心理老师说,他只说了一句话,那位女白领就有解了。
老师问她:你打算,让这件事伤害你多久?
是的,生活中,许多伤害的产生是需要配合的。需要谁的配合?需要被伤害者的配合。
抱怨无用,抱怨只能浪费一个人的时间,而时间是最宝贵的,对时间的选择暴露了一个人的底色。不如把用于抱怨的时间用来努力改变现状,把抱怨的情绪化为积极的心情。及时地停止抱怨,等于止损。
我就有过这样的经历,我接着说,那年我无比真心地想学心理学,无比认真地利用空余时间上课、看书,看书、上课。
终于心理咨询师考试时间临近了。
记得是考试前三天,负责帮我报名的老师打我电话,怯怯地说,那个谁,真是不好意思,你的报名没有帮你报成功,所以你的准考证拿不到,你这次不能考。
我有点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要知道厚厚的两本书,包括很多需要理解也需要记忆的东西,下次考试最早也得半年后,按照心理学的遗忘规律,这等于是让我下次重头再来。
看着D瞪大了眼睛,我说,听到这个消息没有懊恼的情绪是不现实的,但是也真不可思议,当时我马上想到了老师上课举的那个例子,想到了那句话:你打算,让这件事伤害你多久?
然后感觉情绪一下子平缓了很多,和报名老师谈了一些有关事项后,马上把疲惫的自己调到了一位半年后考试的考生的状态,当即放下书本,美美地睡了一觉。
之后的半年,我又仔仔细细重学了两本书,有了很多新的领悟,忽然觉得,这或许是一场良苦用心的安排。
停止抱怨,等于及时止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