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教授 |  格非《文学的作者》

湖南大学

记录于2019年4月27日(格非老师主题分享内容)

“文学从古至今,究竟发生了什么?”

“文学又是如何变过来?”

很多时候,多问为什么,就能够顺着导火线一步一步推导。

经典就是经典,经久不衰。

格非老师讲文学划分为三个层次:传统时代的作者→现代作者→当今作者。

传统时代属作品重要,作者不重要。古人写书,宁求匿名,写之于他们而言,并不能成为赚钱工具。通常一部作品有好几人,甚至百人千人,《金瓶梅》的作者就有57个,人人都可以在上一位作者的基础上进行添加删减,最后署名自己。

“好的故事是流传下来的,而不是想象编出来的。”《一千零一夜》故事之为精彩,追本溯源,都有理可据。而一部作品也是多人编纂出来的,就《红楼梦》而言,曹雪芹在描写一半儿后离开,于是后人便收拾结尾,虽不尽人意,偶有真正读书钻研人指点。

《一千零一夜》的故事自是不错,分享个小故事。

一个吃饼的人,每天都会下楼去买饼,几天后,发现每次下楼卖饼人都在,而且买的都是最后一个,于是买饼人好奇,一个月后,他决心去问原因,结果卖饼人突然消失了。后来,某日逛街遇见,于是询问当时卖饼原因,(十六道门,唯独一道门不能开——自信(人的好奇心)),卖饼人起先拒绝,但这人偏要知其因,于是卖饼人说:“好吧,既然你这么想知道,那就告诉你吧!”

“我们家主人因为骑马撞伤了腿,结果腿伤恶化,最后化脓不得治愈的最后将这化脓水每天做成了一个饼,又恰巧遇见您爱吃,于是每天做一个。”……

故事听完,却有脊背发凉的感觉。

卡夫卡《审判》中也有同样的故事,听之令人一阵发麻。

古人有才,一人多才多艺,能画者,亦能写出文章,所以一人多种称号——军事家,文学家,诗人等等。

“一物不知是知耻。”只知一物应自愧不如。

过去的文学作品并不是写给读者,所以很多优秀的作品甚至不知其名,掩埋土壤几百年后,才为人发掘,于是称为待访性文学。


格非

现在作者,作者与作品同样重要。

一部作品出来后,蹭一波热度,于是想在比基础上更进一步,需要了解读者需要什么?根据他们的需求加以调整。

过去从百无聊赖,能够反复听、看一部电影,一本小说,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从非均质时间到均质时间。以往的大家庭模式转变成独自一人,

以往《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都是教孩子看清社会的阴暗面,如今《猫和老鼠》也能同台表演钢琴曲,成为朋友,于是孩子们眼中的世界都是好的,一旦出现反差,自然无法接受。小说保留了社会生活的完整性,“忍”是必须的。

古人的理想是完成美德,现代人则是追求幸福。


读书片刻

当今作者,作者比作品重要。

“你这个人的可辨识度,与销量有关。”中国人对书籍的“乱象”选择,致使许多三流的作家的书畅享到让西方人怀疑。


格非

作者的文学,文学的作者。

并非浅浅的口舌之战,读过,思考,深度挖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调节纠纷对我来说,没干过几次,因为我觉得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不强,也不把自己放在比别人地位高的心里位置。但是生活中就...
    钟树堂阅读 528评论 0 0
  • 1.效果图 2.主要功能及其后台数据表库结构 2.1主要功能 录入商品信息并更新到数据库 2.2后台数据库表结构 ...
    绅士_122e阅读 367评论 0 0
  • 好种子开花: 因为木木和如宛昨晚错过一起分享的机会,今天有幸由我再次和她们两个分享回顾一遍,没想到又收获了非常多啊...
    成长中的小蜗牛阅读 192评论 2 1
  • 秋天是艺术的,因为秋天稍纵即逝。 摄影是艺术的,因为它将瞬间变为永恒! 有的风景都值得我们敬仰。 热爱生活,所以我...
    小台酱w阅读 96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