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来说,为什么老师一句话顶家长十句?

对家里的熊孩子来说,现在谁说话最好使?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不,都不是,答案只有一个:学校里的老师。

夸张一点说,老师的话简直就是圣旨,孩子不仅会听,而且还会不折不扣地执行。

而父母说的话就像空气,孩子很少听。搞得很多父母都要这样吓唬孩子:你要是再不听话,我就告诉你们王老师···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鲜明的对比?老师们靠什么获得了孩子们的敬畏?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个原因:老师给孩子树了明确的规矩,而父母没有。

学生们在学校里有哪些规矩呢?这里来一起看下。

这些规矩是必须做到的:

按时到校。

衣服整洁。

见到老师要问好。

课前准备好书、准备好笔。

坐姿笔直。

认真听讲。

认真做随堂练习。

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放学后按要求完成作业。

······

这些规矩是不能违反的:

上学不能带零食。

上学不准带手机。

不准说脏话。

不准动手打架。

上课不能交头接耳。

不准传小纸条。

不做小动作。

不能影响别人听课。

不能抄作业。

考试不能作弊。

······

类似的规矩还有很多很多,要总结和提升一下的话,那就是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有了这么一套规矩,老师面对班上几十个孩子才不会慌,才能掌控局面,保证一切井井有条。

再反观绝大部分家庭,哪有这么明确的规矩?现在大家都一起回想下,你能清晰明确地说出家里的3条规矩吗?家里有成文的规矩吗?估计很多人1条都说不出来。

第二个原因:老师给孩子兑现了明确的奖惩,而父母没有。

光有规矩远远是不够的,因为仅仅写在纸上的规矩都是空话,只有真正付诸实施的才叫规矩。

在学校里,规矩的实施就是奖惩。

从幼儿园开始,就有让我们又爱又恨的小红花

表现得更好,除了累积更多小红花,还能升级变成大红花,最后还能拿到那飘着香气的真红花。

这些红花不仅奖励给你,而且最重要的是:昭告全班,让你那小小的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

其他一切奖励也都是这朵小红花的升级:表现好可以拿到奖状,可以领到奖品,还可以站在全校学生面前讲自己的光荣事迹。

只要表现好,学校里的规矩一定会兑现。老师不会轻易许诺,只要许诺后一定会兑现。

可反观很多父母呢?很多时候都是轻易许诺、从不兑现。

最小的事:你快点吃饭,吃完这一口就让你看电视。结果,没有

大点的事:你快点写作业,写完了可以下去玩了。结果,没有

更大的事:你好好学习,如果考试进步了就给你买IPAD。结果,没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