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孔门三千弟子中,有七十二贤,有孔门十哲,更有孔门四圣,在孔门四盛中,有多才多艺的颜回,有有才的孟子,有孔子的孙子子思,还有一个人就是曾参,为什么一个鲁钝的人,可以成为孔门四圣呢?从众多弟子中脱颖而出,比他多才多艺的多了去了,可为什么只有他当上了孔四圣之一呢?
曾参的出身也非常得好,皇帝第二十五子叫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鲧,鲧生禹。禹子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国号夏后氏。夏朝建都于阳城,即今河南登封县的东南部。夏王朝康封其次子曲烈为甑子爵,在甑建立鄫国,曾姓此发源。鄫国经历夏、商、周直到春秋,既前五百六十七年被莒国灭。太子巫出奔鲁国南五城定居。其后代用鄫为姓去掉邑旁,表示离开故土,不忘先祖,称为“曾”,玄孙便是曾子,这出身,和颜回、孔子一样是没落贵族,他们家的礼乐制度肯定也非常好,因为是没落贵族,礼乐制度肯定非常好。在孔子门下,有很多父子档,曾参和曾点就是一对父子,曾参的父亲曾点非常严厉,有一点暴力倾向,领悟的也挺好。
提到曾参,大家一定会想到他写的孝经吧,曾子非常的孝,有一个故事说曾子剪瓜田里的草,可是不小心捡到了瓜藤,被他的父亲曾点看到了,曾点就拿起大棒子来用力,打曾子的背,曾子当场就晕了,过了很长时候,曾子醒过来,看见曾点问: “我得罪了你,你拿大棒教我,你的手疼吗?”曾子说完,就回到屋子,拿起琴,开始弹,想告诉曾点说自己没有事。都这么孝顺了,可是还没有得到孔子的认可,孔子说: “如果父亲拿小棒子来打你,你就受着吧,如果拿的是大棒子,你就赶紧跑,因为如果把你打死了,父亲又得背上不父之罪的名号。”然后接着说: “古代一个皇帝叫舜他非常的孝他的亲人要他服务的时候,时刻都在,可要杀他的时候就是找不到他。这样他又可以永远尽孝了。”曾子听了点了点头。
在孔子快要去世的时候,他把自己的孙子子思托付给了曾子。为什么要托付给曾子呢?子贡不行吗,又有钱又有势。他的道领悟的也不比曾子差。到各个国家多好办事。口才还非常得好。为什么非要托付给曾子呢?大家都知道曾子非常的鲁钝,可能就是这鼓鲁钝劲儿,让孔子看中了他。因为鲁钝更能让人相信他。也有一种可能,控制看子贡没了自己,就会失去方向,不知何去何从。曾子替孔子守孝三年期间,子张看若有长得像孔子,便强让曾子同意让若有当孔子侍奉。可曾子那股鲁钝劲儿让他顾不上考虑其他的东西,不管会不会失去这个朋友,直接说: “夫子的大道,像被长江的水洗过,被秋天的太阳晒过,纯洁无瑕。不可以只看外貌,而不管内在。”这就鲁钝的曾子。
公园前四百五十六年,曾子被越国家请去执政。齐国国君请他为相,楚国让他当大司伊,晋国让他当上卿,这职位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是他都不去。应该是她想继续传授孔子的大道。教子思。可是这违背孔子的道吗?因为孔子周游列国就是因为要做官,好推行仁政。他,请他做那么大的官也不去违背吗?我感觉是不违背的,因为当时的局势,可能已经挽回不成了。而且他给后人也留下了很多东西,写了《孝经》、《大学》还教子思写了《中庸》。还有一种可能,因为他可能察觉到了自己的鲁钝,当不好官,所以就没有当。
我们一定要把曾子的孝传承下去,坚守自己的孝,传承孔子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