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课堂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古诗词三首》之《牧童》,带给了我一些启示。
课堂中最重要的是学生,能够让学生发生最根本性的改变的人是教师。教师如何教,决定了学生如何学,教师教得如何,决定了学生学得怎样。
学习之始之于理解,古诗词亦是不会例外。
先呈现一个课堂上真实的学情。《牧童》是一首七言诗,学生读过不少这类的古诗,所以节奏上基本没有什么大问题,诗中“蓑衣”一词学生稍显陌生,适当正其音,释其义即可。很快就进入到了大概理解诗意的环节,学生开始小组合作,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首诗的意思。大概8分钟以后,我便抽学生开始展示。
首先,我抽了一个平日里不怎么爱发言,学生成绩在中等水平的学生。他的回答是:“草铺横野六七里”的意思是,草铺在田野上。然后就再没有说什么了,即使我还追问了他一次,随后,我就让其余的学生来评价他的发言。一学生说,他没有把句子的意思解释完整,后面还有一个“六七里”的意思没说。我接着追问,你猜猜他为什么没有说呢?学生接着回答,是因为说“草铺在田野上,有六七里那么长”听起来很别扭,所以我猜他不敢说。我转头问那个首先起来发言的学生,是否跟他的猜测的一样,他说是的,感觉这样说起来有点不对,但又不知道怎么说,所以就干脆不说了。于是,我让他自己再请一个学生起来帮助他,第二个学生站起来就说,“青青的草铺在田野上,给人一种辽阔的感觉。”第三个学生说,我认为应该把“田野”改成“原野”,因为古诗的题目叫《牧童》,说明就是放牧的,放牧的范围很广泛,不应该只局限于“田野”,所以我认为这句诗的意思应该是,“青青的草铺在原野上,给人一种辽阔的感觉。”课堂上到这里的时候,我就开始介入了。
“同学们,谁的解释你们最满意,答案显而易见。现在来分析一下,第一个同学和第二、三个同学的差别到底在那里?为何会这样?学生们纷纷开始发表自己的看法,但究竟是孩子,肯定是抓不到问题的本质原因的,所以,后面的内容就由我引导的居多。
“孩子们,你们在用自己的话讲诗句的意思的时候,一般是怎么做的呢?”
“我们一般都是按照一个诗句从头到尾开始讲。”
“那你们在讲的时候,遇到了什么样的麻烦没有?”
“就是顺着诗句将过去的时候,有时候就讲不通啦。”
“这就对了,你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古人在写诗的时候,组织文字的思维方式跟我们现代人用白话文说话写文章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不信请看第三个诗句,如果你按照我们现代人的思维方式,你把它的意思说出来是什么?”
“回家吃饱了饭黄昏后了。”
是的,这样说出来总觉得有些别扭,于是我就需要按照我们的说话的习惯调整一下词语的位置,而且可能还要加入一些词语,这个诗句的意思才会听上去更完整,更通顺。谁来试一试?
“牧童放了一天的牧,肚子也饿了,到了黄昏的时候,他就要回家吃饭了。”
孩子们,你看这样说诗句的意思是不是就很完整了,而且也通顺了,那谁来帮我总结一下,这样的学习方法。
“古人写诗的时候,他的思维方式跟我们今天说话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完全按照诗句的顺序去讲,先结合注释理解了诗句的意思后,还有根据我们现在人说话的习惯,将词语的顺序换一下,有时候可能还要加入一些词语才能使诗句的意思更通顺。”
“是的,这个就跟我们学习英语是一样的,英语的句子有它特有的思维习惯,也就是表达方式。比如问你叫什么名字,英语怎么说“what is your name?”,如果直接翻译过来就是,什么是你的名字?而我们中国人的习惯是:你的名字是什么?所以,每一门学科,甚至每一种不同的文体,它都有它独有的一些语言表达方式,也就是思维习惯,我们就要学会去发现这个规律,学习才能游刃有余。好,现在请大家用上这样的方法开始试着说说其余几句诗句的意思。”
五分钟后,我又开始喊学生汇报,这一次我依然喊了一个中等生。令我想不到的是,他站起来说意思的时候,依然跟第一个学生的回答如出一辙,只是稍微完整了一点。在那一刻,我有一种顿悟的感觉,这是一个真实的课堂学习,这应该也是优生和差生最大的区别吧。优生之优在于,他的心是开放的,是接纳的,他没有为自己设置多少个界限,只要有利于调整他学习的方法,就一定会去尝试。而所谓的差生呢,他们会一直处于一种比较封闭的状态,对外界给予的新鲜事物视若无睹,依然在自己的世界里“画地为牢。”
这,或许也是造就优胜和平庸最大的原因。
本周二,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张咏梅副所长,带领了云南骨干班的十几位工作室的主持人与我们工作坊进行交流学习。张所长热情洋溢、饱含深情的讲话,带给我深深的思考。她说她以前是一个很感性的人,后来职位的改变,逐渐接触到了一些优秀的博士和领导者,她说她经常观察那些人是怎么工作的,怎么说话的,怎么做事的,她发现他们都有自己的思维的方式,这样的思维方式恰恰就指导了他的为人处世的方式。如果我们要成长,那么我们就要多结交优秀的人,最重要的是要去观察他行为处事的思维方式是什么,进而改变自己固有的一些陈腐的思维方式。
是的,商人的思维方式、领导者的思维方式、教师的思维方式、乐观人的思维方式、悲观者的思维方式、学生的思维方式、男人的思维方式、女人的思维方式……都是不尽相同的。这样的不同,就造成了每一种人在遇到同样的事情的时候,他思维的发端都是不一样的,就像刚刚课堂上的学生一样,那些所谓的差生,他们在接到问题的时候,首先他是没有思维的路径的,他们不知道从何入手,只能凭着自己最原始的本能去想,所以他们的思考是杂乱无章的;而那些思维品质相对优质的学生,他们接到问题时候的发端,就是有方法,有路径的。
改变思维,就是要勇敢地对自己说不,就是敞开胸怀去接纳一切利于自己发展的新鲜事物,就是要去到那些具体纷繁复杂的事件中磨砺,去展开,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