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家庭教育面临的七大挑战与出路(二)
今天我们说一点大人喜欢的哈,一直在说孩子的问题其实是大人的问题,相信有很多人都特别的不理解,孩子的问题是我们自己的问题,父母的问题也是我们的问题,都是自己的问题,那别人难道就没有问题吗?
好,我们继续来看当今家庭教育面临的第四个挑战,也是非常现实的问题。如今我们的社会竞争,尤其是经济压力比较大,作为父母,作为家长,我们的家庭压力的确很大。一对夫妇,上面有两对老人,下面有一个孩子,生个二胎就是两个孩子,都是一对夫妇来承担。还要买房、买车,房贷、车贷,加上日常的吃喝拉撒,教育、旅游、请客吃饭、礼尚往来等各种家庭消费真的很多。一个人赚钱不够花,所以夫妻两个人都要工作。都忙起来了,谁来带孩子呢?这个时候就只能是交给老人、交给幼儿园、交给小饭桌。
夫妻两个人每天工作都很忙,时间也都很紧张,怎么陪孩子呢?什么叫有效陪伴?怎么来呢?每天都会有压力,压力会转换成烦恼,怎么才能保持好心情呢?不容易啊,怎么才能实现高质量的陪伴呢?怎么才能保持好心情去陪伴孩子、爱孩子?确实是面临很多挑战,所以现在做父母的,都不容易啊!父母要努力的爱孩子,孩子也要多体谅父母。
第五个挑战,就是信息发展迅速,教育也非常的高效,孩子成长很快,父母跟不上孩子的成长。小时候还可以和孩子讲讲这个讲讲那个,到了初中甚至到了五六年级就开始,孩子们在说的,我们大人很多就已经听不懂了。大人很难跟上孩子的成长,随着孩子的长大,父母很难进入到孩子的世界,反而大人总觉得自己是对的,还用自己父母的那套去要求和对待孩子,但在孩子眼里,我们可能很多方面都不懂了,还怎么听我们的呢?怎么沟通呢?
大人得跟上,所以家庭教育,不光是教育孩子,家长也得学习,全家人共同学习。家庭教育就是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二次成长,父母在陪伴孩子学习过程中自己也在学习成长。父母带着孩子成长,孩子大了以后带着父母成长。全家人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我们叫活到老,学到老。齐头并进,共同学习,共同成长。这才是真正的家庭教育!
自己不学习,别说和孩子有差距了,即使是夫妻之间,一个学习,一个不学习,过几年下来两个人也拉开差距了。没有共同语言了,对方说什么想什么也听不懂,怎么相处呢?所以说都得学习,全家人都得学习,叫终身学习。达到学习型家庭,建设新时代书香门第。这也是治家宝库这个课题的根本宗旨。就是协助大家打造学习型家庭,建设新时代书香门第,后面会有专题来讲,如何打造学习型家庭?如何建设新时代书香门第?
这让我想到了前段时间,按摩师马姐,夸我们家是书香门第,当时听她那么说我觉得很惭愧,现在看看,新时代的书香门第,我们也是在建设中呀[嘿哈][憨笑]
关于这第四、第五两个点,确实是在很多家庭里既是问题也是挑战,当然我们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嘛。我是全职妈妈,很少有机会能够走出去。曾经也尝试过,去和其他家人或者和我一样的宝妈人群去聊天,但我没有办法参与进去,对于她们说的话题我并不感兴趣,无非就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东家长西家短的,说的都是一些羡慕嫉妒哼的言语。在这样的情况下,唯一支撑我的就是不断的去学习,在线上去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加自己的人脉。同时也是为了能够和社会同步,不脱轨,和孩子也经常会有话题聊,和爱人更是,相互裹挟,一起进步,我们几乎不会吵架,结婚10年依然恩爱如初,甚至比恋爱时期更加感情牢固。这些都是源于我们不断学习,不断自我成长的结果。
第六个挑战,也很麻烦。就是现在很多的夫妻关系不好,夫妻关系不和,甚至于家庭破裂。所以现在的家庭教育,第一要事首先不是孩子如何教育?而是如何确保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健康的家庭生态环境。如果孩子连家庭的生长环境都没有了,都被破坏了,还谈什么教育呢?这个破坏首先就是夫妻关系不和,甚至于离婚,家庭破裂了。所以孩子生长的家庭环境的基础都丢了,这个是很麻烦的。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离婚率很高,有的城市甚至超过了50%,10对里边有5对已经离了,剩下的还有2-3对准备离,最后留下的,夫妻关系的和谐指数也不高。甚至很多婚姻虽然形式上还存在,但是形同虚设,婚姻关系就是摆在那儿,有这样一个关系而已,缺少真正的婚姻幸福感 。而这一切它都是孩子成长的基本土壤,我们说基本土壤都被破坏了、丢失了,孩子这个小禾苗还怎么成长呢?所以这是家庭的头等挑战。看起来正常的婚姻关系,可能夫妻之间的关系质量很差,要么突然没了,要么就是土壤很差。
之后我们会有几十集去讲《夫妻规》,说的就是夫妻关系,也会有专题讲单亲妈妈、单亲爸爸,离异家庭、重组家庭,这些情况下家庭教育怎么做?后面都会讲到,这是家庭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和挑战。
第七个问题与挑战,也是最根本的,就是我们说的传统家庭伦理道德的丢失。中国的传统文化,它的根基,根本其实就是传统家庭伦理道德,后面会讲中国家教文化的起源与根本。西方讲宗教,以宗教为社会的根基,以宗教为教育的根基,人性的教育,在宗教里。中国人讲伦理,家庭伦理道德、社会伦理道德,这是中国社会的根基、中国教育的根基。伦理道德的教育,解决了人性根本的教育。所以我们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的模式,西方的一切教育和科学的发展的根基是宗教的教育,关于人性的基本教育,在宗教中完成了,然后才是我们看到的科学技术文化的发展,我们可以把科学技术搬过来用, 但是不能把宗教搬过来用,就是我们说,可以把枝干和果实搬过来,但是树根移植不过来。
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文化根基是什么?就是我们说的伦理道德,这是中国文化的根基。根基的教育就是首先解决人性的教育,是首要的教育,也是社会稳定和和谐的根基。所以家庭教育呈现出各种问题,其实上述的种种问题与挑战,它的根源其实就是我们把自己的根丢了,根丢了各种问题就都冒出来了。根恢复了,从大地吸收的各种能量、养料和水分充足了,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这个根就是中国传统家庭伦理道德,应该叫家庭伦理道德文明,它是一种文明,人类文明的一种呈现,表现在中国的这种传统家教文化、传统的治家智慧中。这也是我们治家宝库这个课题的根本和初衷,它是弘扬中国家教文化,弘扬传统治家智慧,建设新时代幸福家庭,汇聚中国的治家智慧,打造中国人的治家宝库,并且将这个文化、智慧、宝库,传承下去,要守根、护根,还要传根。让我们的儿女、子孙、世世代代都要有个根。一切问题与挑战的根本出路,就是传统家庭文化,传统的治家智慧的恢复和发扬,结合新时代的特点,继承和发扬,弘扬传统家教文化、家教智慧。
我每年都会花时间去刷一部古装剧,比如去年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比如最近在看的《锦心似玉》,这两部电视剧虽然都是从网络小说改编而来的,但传递的正能量我很喜欢。说的都是女主如何从一个出生低微的弱女子成长为励志人物。和那些宫廷剧里面的勾心斗角还不一样,这两部剧里面就都提到了家规、家训,也让我想到了小时候自己家的家规和家训。早以前,我家的大门是红色的木头门,门上面有四个字:忠厚传家。现在还记得很清楚,甚至有时候还会在梦里见到,后面我会创造机会,让孩子去跟老人了解一下自己家的家规是什么?因为在我看电视的时候,他就曾经问过我什么是家规和家训?
作业:搜索五伦关系。
答:五伦关系指的是:古代中国的五种人伦关系和言行准则。即古人所谓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用忠、孝、悌、忍、善为“五伦”关系准则。
“五伦”是中国传统社会基本的五种人伦关系,即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五种关系,是狭义的“人伦”。古人以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为“五伦”。伦,人伦,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
孟子认为: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理和行为准则。
《孟子·滕文公上》:“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人伦中的双方都是要遵守一定的“规矩”。为臣的,要忠于职守,为君的,要以礼给他们相应的待遇;为父的,要慈祥,为子的,要孝顺;为夫的,要主外,为妇的,要主内;为兄的,要照顾兄弟,为弟的,要敬重兄长;为友的,要讲信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