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球球参加长辈的家庭聚会,他们很惊叹我是怎么带孩子的。孩子穿的不多,让他到处爬不嫌脏,脱了袜子感受地面,直接喂个葡萄让他自己吐皮,9个月了完全没有断奶的打算。有位长辈说,我用先进的思想带娃,以后孩子必将有出息,紧接着就问我准备何时回到职场,以前工作干得不错,不能因为带孩子耽误了。
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就只有一个,“要有出息”,孩子要有出息,妈妈也能拖后腿。可孩子的出息是妈妈带出来的吗?
一度很流行道金斯《自私的基因》,书中的主要观点是,我们都是基因的仆人。我们的很多行为并非出于自己的意愿,而是在服从基因的指令。
还有佛教中的因果轮回,孩子这一世有自己的业,他的人生要做什么样的功课父母也不知道。
如果真的是这样,孩子的人生我们能左右吗?在基因和轮回面前,我们显得如此渺小。
孩子的人生应该是由先天和后天共同起作用的,我们将认为遗传因素更重要的称之为“自然假说”,侧重环境因素的称之为“养成假说”。
可现在主流养育界,充斥着“好孩子是父母教育出来的”养成假说。如果你去看现在的小学生,每个家长都会抱怨,孩子不能好好写作业?要么不按时、要不自觉、要么写不完,什么时候作业变成家长这么关注的事了?因为有了微信群和QQ群, 老师会把家长拉在一个群里,把孩子每天的作业在群里公布,孩子每天的完成情况,也会在群里公布。自从老师和家长沟通的如此无时间无地点的障碍时,孩子和家长的压力都变得非常大。现在小学生的课业压力比公司的白领上班压力还要大。
有位妈妈的心得非常典型,
杨慧
我做为一个全职妈妈,还是坚持养成假说。我的孩子四岁半,是我一手带大的。育儿书从孩子出生前就开始读,到如今该读的基本都读过了。从儿童发展心理学到蒙台梭利教育学,从游戏力到正面管教,以及非暴力沟通等等,基本都读了原著,还有一些解读版的畅销书也读过。后来又读了一些儿童专业教育方面的书,比如英语、音乐、绘画、绘本阅读方法等等。我总结出一个结论:儿童的教育有章可循,但事实上最需要教育的是我们自己。孩子的成长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父母的情绪。父母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是教育的关键。还有父母的认知和观念底层是孩子成长的基石。于是提升父母的认知和观念底层以及自我的情绪管理才是最重要的。我在读育儿书的同时,也一直读心理学方面的书,还坚持听罗胖的栏目,读一些罗胖推荐的书。一方面自我疗愈和成长,另一方面拓展自己的观念底层,这些对于教育孩子都至关重要。罗胖在节目里说到我们人类的系统反馈机制,我觉得教育就是父母给孩子的反馈,父母给予孩子反馈的背后就是父母的知识和经验的运用。
现在“4+2+1”的家庭模式中,我们只能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代表着未来和希望的孩子身上。虽然我信奉自然养育,虽然我相信孩子是粒种子会自己生根发芽成长,虽然我的行为看起来像是基因的仆人,我也不例外的将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
球球很活跃,且不怕生。在他爬向陌生人,并向陌生人伸手要抱的时候;当他抢比他还小的小朋友的奶嘴时;当他坐在满桌客人的餐桌上,哇哇大哭时;我不知道如何自处才是合宜的?也不知道自然养育此时是要教导我如何做?真的就放任自流不管吗?看过太多育儿的理论,脑子里充满了是否对错的判断,遇到实际情况就懵逼了。
我最近总是在想以后要把孩子送到那里去上学,华德福的学校都太远,而且告别免费义务教育对家庭而言又是一笔经济负担,但如果选择公立学校,就意味着被僵化的体制所绑架。虽然这个选择最快也要2年以后才发生,球球上幼儿园的时候,等到球球上小学还要6年以后,我已经开始操心了。
即使知道我的养育方式也许不那么重要,即使知道孩子有孩子的人生,即使知道养育的目的是为了分离,可还是要义无反顾的置身于做好妈妈的功课中。
把现在对孩子“人盯人紧密防守”的教育方式放在更大历史背景下,比较一下呢?
在传统社会中,家长对孩子的最大职责是把他们养大,吃饱穿暖,但怎么教育他们,那不是父母的责任。过去的家庭里,孩子不止一个,常常是哥哥姐姐来带弟弟妹妹,父母只负责挣钱养家。
在过去的英国贵族家庭,父母是不能教育孩子的,孩子小的时候由保姆照顾,八岁之后就送到寄宿学校,放假的时候才回家一趟。孩子几乎没有什么和父母长期厮守的机会,但就这么着,长到18岁,这孩子就可以进入社会了。
非洲部落有一句谚语:“培养孩子需要一个村庄”。孩子们和孩子们玩耍,孩子们到别人家串门,这些社交的经验,对他们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贾杰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在他的新书《昨日的世界》(The World until Yesterday)中谈到,现代社会在哪些地方需要向传统社会学习。如果说在公共卫生、防范传染病等方面现代社会要更加先进,那么在教育孩子方面,现代社会可能比传统社会还要更加蒙昧。
——摘自“何帆大局观”
社会太多元,传统育儿观念的继承、西方育儿观念的引进、专家的权威意见、育儿书籍的五花八门、育儿课程在线上线下的汹涌传播,我们把所有精力都花在研究孩子教育上,如此矇昧而不自知的困在了养成假说里。
另外一位何帆大局观的读者说,
Andy
我很不支持养成说。我也曾经醉心于各种育儿经验,看各种育儿书、听各种讲座。对各理论侃侃而谈,但我觉得那些理论不能完全解释我的问题。比如说赏识教育,为什么要赏识教育,好在哪里,怎么起作用,显然不是万能钥匙,那适应什么样的孩子,什么度。等等。后来我干脆考了研究生。再回头看。其实最好的教育就是不要去教育,不要插手孩子成长。父母只要过好自己生活就可以了。估计没个人可以理解,但确实是我最真实的体会。
对于现在的人,要对孩子不教育,真的很难做到。以前的社会,集体主义浓厚,以多生孩子为荣,管不了每个孩子,就让孩子在社会里学习成长。经历了城市化,城市是最好的避孕药,孩子少了。我们现在是以小家庭为单位在养孩子,社会资源有限竞争激烈,我们的价值观导向就是出人头地、有出息,教育孩子希望通过好好培养,上名牌学校、找到好工作、赚大钱。
现代不管是宏观的社会层面还是微观的家庭层面,都让我们只集中注意力在养成假说上,对于自然假说就不那么重视了。我曾经写过《养育孩子 我们关注的是快变量还是慢变量?》,就是想让我们的养育观可以放在更大的尺度中去考量。
无论是以上两位家长还是我都在如何养育孩子上倾注了大量的注意力,作为家长的你,是这样吗?你信奉的是自然假说还是养成假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