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是人人都能理解的。写文章找选题也有才思枯竭的时候,抓耳挠腮冥思苦想,也还是才源不开,盼不来一滴甘露。这份苦,写作的您一定也经历过吧?怎么办呢?
“久旱逢甘露”!
粥左罗老师告诉我们甘泉来自何处——日常寻找选题的五条路径
条条道路通罗马,可是我们没有找到这条路的登路口。老师就告诉我们:要做个对生活有态度的人,要对这个世界有点意见,要学会发现平淡生活里的刺,把它定位到一个写作范畴,并且持续、深入、大量、多维度的了解这个领域,按照一定的写作模板练习,多写就好了。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呀!为此,老师给我们找到了五条具体的选题路径:
一、分析人群的公共需求
人生在世,基本都有五大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生理需求就是衣食住行;安全需求就是保障自身及财产的安全;社交需求就是寻求友谊、爱情、期望建立温馨和谐人际关系;尊重需求就是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与尊重;自我实现需求就是渴望体现自身价值的成就感。
每种需求拓展开来,都含有大量的选型和说不完的话题,都是选题的才源。比如社交需求,它包含了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同学关系、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朋友关系、恋爱关系、父子母女的亲情关系等等,各种关系的建立、维护、持久度、关系中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问题等等,都是话题选题。
二、挖掘自己关注的焦点
有面就有点,有共性就有个性。酸甜苦辣咸都是味道,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针对自己喜欢的口味和那一瓢,要专一挖掘。
老师举例说,关注创业这个领域,他列举了与创业有关的大关键词:投资、融资、创业、经营管理、上市、创业者、投资人、合伙人等。
投资首先要找项目,就要考虑:什么项目成功率高?什么项目风险低?什么项目进入门槛比较低等等。还可以针对每一“什么”来追究“为什么”,经过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这几乎是无穷无尽的串联,每一个环节都有问题,每个问题都是选题。
三、立即输入以触发思考
这是一种外部刺激型的找选题方法。老师也有不知道写什么的时候,他就马上从书架上找本书翻开读,不超过十分钟,他就知道自己该写什么了。知识和思考就像两辆碰碰车,碰撞产生能量,选题思路就有了。
这种立即输入的方式,还有读书、聊天、听课、看节目、看电视电影等等,当我们看到一个情节或一段文字时,会灵光一闪,就有一个好的选题值得一写,刷刷刷一篇很不错文章的就诞生了。
我们逛街购物、吃饭闲聊时,也许别人的某个行为或某一句话,都会触发我们的写作灵感,一个好的选题也就出现了。
澳大利亚有个记者,他的选题秘诀就是打电话,疯狂地给朋友家人打电话,问他们的见闻,甚至是小道消息。细微的缝隙也会有光透出,真上“枝上绵絮吹又少,选题妙招知多少”。
四、关注热点以提取话题
热点话题能刺激到每个人的神经。就如同6月10号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全网被霸,一个事件,无数个选题,因为来自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发声,有关注打人的,有关注被打的,有关注社会治安的等等。
我们可以从朋友圈、刷微博、刷公众号、看百度指数、百度热搜榜等,关注到每天的热点话题,从中提炼,就可以找到选题。
五、模仿借鉴和迁移转换
照葫芦画瓢,美术上的临摹,都是照样画样,照着他人的完成自己的作品,这也是一种学习方法。
“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看别人怎么做”,这就是模仿,只因为他人优秀,我们才会模仿,能不能超越那是另码的事情。
踏着前人的步伐走向辉煌,这是一种高明的学习方法,没有抄袭,没有生搬硬套,只有灵活的模仿和加以拓展创造。
老师针对选题做了精辟总结:直接分析型选题有:关注人群找共同需求,回归自我找个体经验;外部刺激行选题有:立即输入触发思考,关注热点提取话题;最后一个是模仿借鉴和迁移转换,通过仔细阅读他人的文章,找到自己的写作选题。
这些方法,极大地帮助我们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观点、素材和文章。
感谢粥左罗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