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这个时代的一大好处就是,你想找到的资源,随时可以不费力气找到。
很多人看到一些想学的东西,跃跃一试之后就放弃,下次又遇到好奇的东西,试过之后又放弃。而被问到为什么不继续学的时候,得到的答案基本都是我不适合这个。
而那些有一套自己方法论的朋友,总是能够在生活上,学习上一路开挂。每次遇到这类朋友,问一下他们如何变的这么牛,得到的答案也不外乎是喜欢+坚持。
且自己会默认为人家有各种背景助力,自己想达到那样,还是算了吧。就这样,在学习上,存在着无形的圈圈中循环♻️。
有没有一本书能够给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呢?
《学会学习》这本书,或许可以给你答案。
书中总结到,很多伟人取得成就的路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坚持---突破。
你会发现,伟人的原创学习法中,这里说到的“坚持”的前提,是找到适合自己与自己性格特点的学习方法。庆幸的是,在读完本书2/3的时候,我已经找到适合自己的答案。
在书中,有这么一句话:“不擅长是因为“”方法”不对。
作者从小时候被基础提琴练习打败,到长大突然直接学习大师作品。后感悟出,没有“不适合学习的人”,你只是还没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那么,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总计一下书中列出的几个步骤:
1.制定战术,找到制胜球。
2.找到专属环境。
3.找到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段。
作者举例一个托业考试900分(满分990分)的学习方法,得到的答案是:
购买原版真题/然后把觉得对自己有用的句子抄在笔记本上,整理出生词和固定搭配的笔记。最后不断练习,直到倒背如流。
笔记,就是他的制胜球。
如何找到自己进攻的突破点呢?(我用这种方式确定下来自己的学习方式)
请你回想一下自己小时候是如何学习的。努力回忆一下自己的学习习惯、行动模式以及思维倾向。
比如你是如何记忆的,用什么方法记得最快。由于脑结构的特性不同,有人擅长瞬间记忆,有人擅长长期记忆。记忆方法是因人而异的。
作者觉得朗读能帮助记忆,但有人觉得出声会妨碍思考,记忆的时候喜欢默读。他们认为读书也会消耗体力,让大脑无法灵活运转,不能很好地理解内容。
有人喜欢坐着背书,有人喜欢边走边背。而我觉得坐在桌前难免令人心生烦闷,躺下放松反而有助于记忆,作者最喜欢躺着背书。还有人认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喜欢边抄边记忆,但也有人认为光顾着“抄”,反而记不住内容。
不只是背书,做笔记也是如此。有人通过做笔记来理清思路、加强记忆,也有人过于追求做个漂亮的笔记,而忽略了掌握笔记的内容。
另外一个重要因素:你在什么地方注意力更容易集中。
接下来你要考虑:在什么时候最有干劲。
比如虽然不喜欢补习班,但是喜欢网络课。
“选A还是B?”你可以通过回答下列问题了解自己的倾向。
·“练琴会从基础的拜厄练起”或“会挑战自己喜欢的曲子”
·“喜欢去补习班”或“喜欢不停地写模拟题”或“喜欢请家教”
·“喜欢去图书馆学习”或“喜欢去咖啡店学习”或“喜欢去连锁餐厅学习”
·“擅长自习”或“一个人学习没什么效率”
·“喜欢在自己的房间里学习”或“喜欢在客厅里学习”
·“喜欢朗读”或“喜欢默读”
·“喜欢反复练习”或“不喜欢反复练习”
·“喜欢把笔记做得很工整”或“做笔记时很随意”
·“喜欢用声音帮助记忆”或“喜欢通过抄写帮助记忆”
·“喜欢预习”或“喜欢复习”
·“喜欢长跑式学习法”或“喜欢短跑式学习法”
你可以把自己的特点写在纸上。适合你的学习法就藏在你更擅长的选项中。就算你还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制胜球”,也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而书中后面写的内容都是针对不同性格特点给出的学习方法建议。附图:
最后,还没看到后面部分,我已经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1.在学习之前,先给自己提问题,目标是什么?预期时间是多久?
2.晚上8点半以后,在自己房间,灯光很合适,最容易集中注意力。
3.学完之后,自己尝试回答问题。这才是有预期的结果。
4.在学习之外时间,用朗读或者复述的方式帮助自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