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时间:1978 年 5 月 11 日
报刊:《光明日报》
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间:1978 年 12 月
内容:邓小平作了题为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的报告。
意义:
- 冲破 “左” 倾错误,否定 “两个凡是”;
- 审查了历史遗留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 功过是非;
- 全面分析了当前的 主要矛盾 和 主要任务;
- 把工作重心转移到 现代化建设 和 实行改革开放 上来,恢复了 民主集中制。
改革开放的起步
十一届六中全会
内容:通过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 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功绩第一位,错误第二位;
- 根本上否定“文化大革命”;
- 标志着指导思想 拨乱反正 的胜利完成。
展望未来
原则:1979 年,邓小平在 务虚会 中提出 四项基本原则。
政治:1980 年,政治体制 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经济:1980 年 5 月,中央决定在 深圳、珠海、厦门、汕头 设立经济特区。
台湾:1997 年 1 月 1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 《告台湾同胞书》。
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会议
党代会:三中讲经济,四中讲党建六中讲思想文化
中共十二大
邓小平提出建设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中共十三大
阐述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理论;
首次提出社会主义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提出现代化建设 三步走 战略:
- 1990 年,解决人民的 温饱问题;
- 20世纪末,人民生活 达到小康社会;
- 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南方谈话
邓小平提出 三个有利于:
-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 生产力;
-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 综合国力;
- 是否有利于提高 人民的生活水平。
中共十四大
我国 经济体制改革 的目标是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中共十五大
邓小平理论 写入党章: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确立为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六大
三个代表(江泽民) 写入党章:明确本世纪前二十年的奋斗目标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 科学发展观。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战略任务。
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
政治
1997 年 7 月 1 日,香港 回归。
1999 年 12 月 20 日,澳门 回归。
2000 年,江泽民广东视察,提出 “三个代表”。
2001 年 7 月 1 日,江泽民在 建党80周年大会 上 系统阐述 三个代表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
经济
1988 年 4 月,将 海南岛 辟为经济特区。
1990 年,邓小平针对 农业 提出 两个飞跃:
- 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发展集体经济。
2001 年 12 月 11 日,正式加入 世界世贸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