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烽烟起,豪杰举事息。
王业当思进,三曹争第一。
说到三国,大家都很熟悉。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经过多年相互征伐,终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而其中以曹魏势力最大,实力最强。作为曹魏集团的领军人物曹操和他的儿子们的故事总是让人津津乐道。今天这里要说的就是曹操次子曹丕和三子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和曹植的关系可以用这首诗来概括。传闻魏文帝曹丕妒忌曹植的才学,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将被处死,而且对诗有严格要求:诗的主题必须为兄弟之情,但是全诗又不可包含兄弟二字,曹植在不到七步之内便作出此诗。虽然这首诗是不是曹植亲作有所争议,但用以表示兄弟二人的关系却很是贴切。
曹丕和曹植虽为兄弟,却因世子之位斗得不可开交。二人斗智斗勇,在曹操面前极力表现,比文采,比谋略,比孝心。虽然曹植文采斐然,远胜于曹丕,但是在谋略,用人等方面终究有所不如,最后还是是曹丕技高一筹,赢的曹操信任,得到世子之位。继而接受汉献帝禅位,登基称帝。
生负天命本非臣,卓越英姿胜凡人。
顺时应势终称帝,功垂一统定三分。
魏文帝曹丕,字子桓,豫州沛国谯县 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魏武帝曹操次子,与正室卞夫人的嫡长子 。自幼文武双全,博览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建安二十二年,曹丕击败了其弟曹植,被立为魏王世子。建安二十五年,曹操逝世,曹丕继任丞相、魏王。同年,受禅登基,以魏代汉,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了魏国。曹丕在位期间,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于黄初元年命其制定九品中正制,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而且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带的割据势力,最终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对外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在西域的建置。
黄初七年,曹丕病逝于洛阳,时年四十岁。谥号文帝,葬于首阳陵。曹丕于诗、赋、文学皆有成就,尤擅长于五言诗,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称“建安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另外,曹丕著有《典论》,当中的《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
少年戎伍多颠沛,满腹才情欲奋飞。
忽而何处悲愁起,陈王宴乐已忘归。
曹植,字子建,沛国谯县人,生于东武阳,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 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华美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文学批评家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 并在《诗品》中把他列为品第最高的诗人。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