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戒学堂疗愈书写】正念生活需要彼此理解

选题1:你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是否存在问题?经过今天的学习,你是否有意愿改变你们的关系?你想要从哪里入手呢?

选题2: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是否存在问题?经过今天的学习,你是否有意愿改变你们的关系?你想要从哪里入手呢?

选题3:在新的一年中,你是否想与他人建立或结束某种关系,为什么?为此你将会有怎样的行动呢?

有幸加入无戒学堂7天公开疗愈课微信群的第一时间,便收到了上面罗列的三个选题。

三个选题选其一,我却难在其中。

因为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我无法用精确的词语形容。

我是生长在一个重男亲女的家族,身为长女的我,不仅承担着照顾弟弟妹妹的重任,还要在学习之余分担家务。

爸爸在我初中二年级之前一直在南方城市务工,记忆里的亲切感都只在过年期间感受到。

妈妈作为主内的角色,我是家里第一且唯一的助手,过早的懂事和无奈,逼得我只想选择逃离,家里所谓的温暖与我而言,怕是只剩下责骂与白眼。

后来考学离家远了,慢慢地,心里那些许的不平衡,藏在心底深处,故作轻松。

那时的自己,与父母的关系只能说亲疏有别。

大学毕业,工作,我并未选择回家或是离家近的城市,在承载自己梦想和希望的城市里,父母离我是远的。

后来父亲的突然离世,曾一度让自己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对于家和父母的概念有了不同的感悟。

记得《请回答1988》里,德善父亲在感受到家庭对于二女儿德善忽略,不公的种种时,他真诚的说:爸爸妈妈不是天生就是父母,也是人生第一次当父母,所以女儿也请体谅。

是啊,父母在的时候,种种不如意都搁置心里无限放大,把心与心的距离隔的越来越远。

父亲不在了,才忽然懂得,家在心里的份量。父母在心里那份沉甸甸的爱。

现在自己做了母亲,也懂得了做为母亲的艰辛。

为了孩子不眠不休的日日夜夜,为了孩子的明天辛苦付出,莫名的脾气和发泄突然变得能理解了。

今天的学习内容里,薇薇啊老师话题里的案例,对于之前的我,心里的烙痕深之又深。缺少共情力的我,也许只会加深隔阂。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想换一种角度看问题。现在,我想,面对母亲的责怪或是不耐烦,我更多的是笑笑,调侃一下,陪她坐下来扯扯家常,让老妈放松下来。

只有理解母亲的心情,才能真正感同身受。想必相处,必会轻松自在。

听过这样一句话:父母在时,我们感觉家在身后,随时可以依靠;父母不在了,连依靠都是奢望。

当自己学会如何做好儿女,才能真正学会如何做好父母。

我也希望在未来和孩子谈论与父母的关系时,也能坦诚地沟通,我们都是在学着成长,与你与我。

我们慢慢来。


无戒学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