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过这样一段话:小学生写作文就像修房子,平日缺少素材,一到写作,就只好路边捡草,胡编乱造搭个茅草房。可是老师要求的是修建一座豪宅,茅草房一到老师的眼中,老师吹一口气,茅草房便散架了。
小学生写作文,存在的大问题之一是不知道写什么,若是有了故事,又不能关注情感体验,也不注重观察体验细节,再加上缺乏熟练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没特色,没亮点。为了解决写作之源的问题,在习作《记一次游戏》,我准备让学生习作前玩个“抢凳子游戏”。
一、游戏之前,先让学生读好习作要求:
1.游戏前,你作过哪些准备?
2.在游戏中,你做了些什么?印象比较深的是什么?
3.游戏结束后,你有什么想法和感受?比如遵守规则,伙伴间要团结协作,遇事要勇敢果断,坚持到底····
二、要求学生待会玩的时候,要注意观察游戏中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也要关注场下关注的反应,以及自己的心理感受。
三、拉开教室的桌凳。放7张板凳在中间,选8个同学上台,讲好游戏规则:8个同学边听音乐边围着板凳转圈,音乐停,开始抢板凳,没抢到的同学被淘汰。下一轮撤掉一个板凳,继续听音乐转圈,抢板凳,没抢到的淘汰,以此类推,选出最后的“抢板凳之王”。
四、玩游戏过程中,学生最开始非常的拘谨,可能是8位同学没怎么玩过,规则也不是很清楚。到了后面几轮,学生就非常的开心,甚至场下的同学还跟着播放的音乐《缘分一道桥》(特别选了一首比较热气氛的音乐)唱了起来。最后决赛一男一女,男女生分别为各自的代表加油助威,当女生赢了,一个个欢呼雀跃,男生却是垂头丧气。
五、游戏结束后,在黑板上写上游戏规则的关键词,一起连起来说一说。让学生再说说游戏中同学们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总结游戏成败的原因。板书写作的小提纲:1.开头(给学生列举了几种开头方式)2.介绍游戏规则3.活动过程(注意详略,游戏玩了7轮,最好详写前6轮中的一轮和最后决赛,其他的几轮,一笔带过。)4.这次游戏的感受或明白的道理。
六、课程的得与失。
1.因为给了“修房子”的框架,有了“修房子”的体验,有了大多数学生都有话可写,有话可说。题目新鲜,不千篇一律。平日里看书比较多的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较强些,写出来还颇具有一番韵味,同时写出来的感受也独特,比如“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论眼疾手快的好处”等等。
2.第一次如此尝试,当然“失”更多了。比如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需要提高,没有关注细节。尽管写作之前,有所提及,但是不能将提到的动作、神态写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将游戏过程三言两语就说完了,没有亮点,也没有吸引力。我想,也很大可能是因为我引导时,因为时间比较匆忙,没有细化,学生说了也就说了。没有加入作者自己的感受,可能这点我也忽视了。幽默风趣语言的运用,这点对于学生来说,就更加难了,因为平日里没有积累。这个可能会在后面课后习作部分去分享写得好的,进一步强化。
因为这次作文教学,有些临时起意,所以准备过程,尤其是做完游戏后的引导过程,我做得都不是很充分,借这次的得与失,为下次的习作教学留下一点痕迹,供一次次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