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上班去地铁,我看到一个小男孩给一个小女孩让座,女孩的妈妈问男孩是否快要下车了,男孩回答还要坐很远,女孩妈妈赶紧阻止男孩让座,但男孩坚持要让,女孩妈妈只好妥协,后来听他们聊天我才知道男孩也才上三年级。
三年级的小男孩本该别人给他让座,他却主动让座于人,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我相信小男孩是出于真心给小女孩让座。
然而,生活中,有多少时候我们并不是真心想让座,而是受到不同原因的道德绑架,比如年轻人必须让座给老年人,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否则就得接受别人的指指点点,扣上不尊老爱幼的帽子。
道德绑架好像一个无形的枷锁,禁锢我们的思想,让我们可能做出错误的选择。
1
我是远嫁的女儿,当我生下女儿之后,父母就过来帮我看孩子,我们同住在一个屋檐下,磕磕碰碰在所难免。
我的妈妈是一个控制欲强的女人,事情一般都要按照她预想的发展,否则就可能爆发。而在育儿这件事上,我与妈妈的观念多有冲突,于是吵架在所难免。
身为孩子,我不能够抵触父母,但有时也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顶两句嘴,这无疑是火上浇油,妈妈生气的说,要不是看这两个孩子没人管可怜,我们老两口才不待在这,还是回家落的清闲。
同样的话听多了,我也就没反应了,但内心总是有点疙瘩的,总觉得父母在威胁我。
后来与同事闲聊,她说起自己的经历,孩子放寒假,但没有老人给看孩子,她硬是值了一个多月夜班,夜班自己一个人当班能带孩子。相比之下,她感慨我命好,有父母在身边。
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应该庆幸父母愿意留下。我一直自以为是的认为父母就该帮我看孩子,否则就是不爱我,我用爱绑架了他们照顾我的一双儿女,却还没有善待他们,理解他们,我有点不配享受他们的爱。
太多的你应该,太多的理所应当让我迷失了爱的本质,而忽略了留下本身就是爱。
2
昨天朋友家点了几个香薰蜡烛,
朋友说:"儿子,离蜡烛远点,别烧到袖子,万一再把其他东西点着了。"
儿子回答说:"我不想把游戏机烧掉,最好把作业都烧掉,这样就再也不用写作业了,对了,把老师和爸爸妈妈都烧掉,这样就没人管我写作业了。
朋友很生气,但还是耐着性子问儿子:"如果把爸爸妈妈烧死了就没人给你买吃的了。"
朋友的儿子回答说:"那就等你们老了再烧死你们。"
朋友无语了,虽然很生气,但她没有打骂孩子,因为她认为这些只是孩子的玩笑话,当不得真。果然孩子过了不久就主动与妈妈道歉说自己错了。
孩子有时候说的话做的事真的挺让人生气的,但生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孩子要求太高,认为孩子就应该听话,应该懂事,可是有时孩子也不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她不知道什么是忍耐,什么是感动。
我们教他认识一堆名词动词,却很少教他认识形容词。
她生气的时候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这跟我门大人有什么区别,我们生气的时候不也是口不择言吗?
但我们不会对自己要求那么苛刻,却会因为孩子的不听话而发脾气,只因为我们潜意识里认为孩子就该听父母的话,就该懂事,孩子不可以反抗父母,与父母顶嘴,否则就是不讲礼貌,不孝顺,一句应该赋予了孩子多少道德枷锁,父母与子女也因此变得疏远而陌生。
3
昨天晚上吃饭时,我坐在饭桌前,发现老公只盛了一碗粥,没有帮我盛,我很生气,嫌他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因为我每次都会帮他盛粥,他这样做太自私了。
老公也挺不开心,说我事多,谁知道盛的粥能不能让我满意,我认为他就在狡辩,给自己找借口,也懒得跟他争论。
一顿饭不欢而散。
其实,我事后想想,我可以认为老公自私,但老公有义务帮我盛粥吗?我理所应当的认为我曾经帮过你,你就必须帮我做,这才是公平。
而这又未尝不是一种道德绑架,用公平的幌子要求对方做事,实际上对方可能并不需要这种公平,只要坦诚相爱就够了,夫妻之间又如何分的清,谁多干点谁少干点也掉不了一块肉,因为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就上岗上线,实在不值。
反而可能因此失去夫妻之间最亲密的关系。
4
父母与子女,丈夫与妻子,这些都是最亲密的关系,需要我们用心经营一生的关系,我们需要用正确的态度看待彼此,而非用一些所谓的道德要求来约束彼此,我们自己都未必做的到又为何难为别人。
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和对别人的要求不一样,即双重标准,都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可我们恰恰相反,对待别人比对待自己苛刻多了,因此,才会给别人的言行惯上如此多的道德枷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德枷锁,要么一起戴,要么就一起摘,没有那么多应该,谁都不喜欢被束缚的活着。
那么,请远离道德绑架,通过阅读和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精神境界,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当看到一则言论,一则报道,我们应该首先冷静的思考一番,不要盲从,不做"吃瓜群众",这样才能有一双慧眼,识别浮华下的真实。
下次,如果你不想让座就坐着吧,只要你内心没有枷锁,没有束缚,就不会在意别人的指指点点,做自己的坐,让别人说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