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原创,首发个人QQ空间,ID踏雪】
古今不少文人学者喜欢给自己的书屋命名,书房,也称书斋,一直是读书人放牧思想的田园。书斋的名字,更寄托了主人的人生信仰,或如刘禹锡的“陋室”、陆游的“老学庵”、蒲松龄的“聊斋”、鲁迅的“绿林书屋”等,或表明志向,寄托情怀,或自警自勉。这些饶有情趣的室名,给后人以有益的启示。
当代的知识分子,不论岁数大小,文人不论学问深浅,书画家不论艺术水平高低,也都希望有一间书房,一间完全属于自己的、可读书、写文章,搞创作的小天地。
书房,飘散着书香墨香的地方,在我的想象中,它可以不大,几平米就足矣。书柜是不可缺少的,可以有几个,也可以一个,里面一层一层整齐地码放着自己喜欢的书籍。还要有一张宽大的书桌,墙面上或可挂上一两幅古香古色的书画,除此之外,案头一定要有一盆自己喜欢的花卉。
这样,在阅读或伏案写字时,有墨香相伴,也有花香萦绕。如果在夏天,窗外更有虫儿吟唱,遇到三五之夜,还可推窗迎清风邀明月。这一片狭小的斗室,不啻是一方小天地,当自己随着文字走进一个又一个情节和意境中,夜读五千年,让灵魂在时光里游走,让思绪在时空里穿梭遨游,给心灵找一个独处的空间,远离一切凡尘中的纷扰,独享这一刻的宁静。
书房于我,是自小的一个梦,从识字开始,这个梦便伴随着我度过学生时代。只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一直未能如愿。
书房,顾名思义,是放书看书的地方,小时候,家里的三间土坯房,仅仅能解决一家大小的居住问题。别说有空闲的房间,即使有,那时候,除了上学用的课本外,又有几本课外书能存放呢?
书少得可怜,书房只是一句空谈罢了,但这并不影响我依然在做着梦。那时,我和姐姐住一间屋子,小小的房间除了睡觉还兼做书房,一条土炕占据了房间二分之一的面积,所余的空间很少。
书桌是有的,很简陋,课外读物也不多,但比较杂。书籍多是父亲喜欢的一些杂志或是小说,他看完之后,我便如获至宝地接收过来,如饥似渴地啃食着那些精神食粮,然后当成宝贝放进纸箱里,想看时再拿出来。
书房,作为一个美好的想象,一个美丽的梦想,让我一直憧憬和向往着。书房,就象是一幅画,每当想起时,那画面便自动地呈现在眼前,然后想象着把自己添加进去。
这个梦做了多年,直到自己成了家,两个人的书籍已经足够凑足一个大大的书柜了,于是用月工资的一半添置了一个书柜,终于让自己喜爱的书见到了阳光。
书橱仍放在卧室内,那两间小小的房间,让我的书房梦仍遥不可及。
直至购了新居,才算真正有了空余的房间。只是,三室两厅的新居,也没能让我如愿以偿。我并没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布置出一间真正散发着书香的房间,那间斗室,名为书房,其实便是个储物间,还是亲戚来小住时的客房。
几平米的小屋,一张电脑桌,一张小床,一套老家具,空间便局促不已,连一张宽大的书案也盛不下。这情形,离我心目中的书房差得太远!
书房,当是多么清雅的地方啊,每每看着那挤得满满的小房间,打开书柜去取自己喜欢的书籍时,心中总有一种对书籍的愧疚感和遗憾。遗憾的同时,也羡慕儿子,儿子的房间,也是卧室兼书房,但被我们布置得整齐而温馨。一整套带有儿童特色的家具,最吸引人的是那张拐角书桌,两个陈列架式的书架,满满的陈列着他喜欢的书籍,不仅整齐,更是一道风景。
自小爱书,对书发自内心喜爱并尊重,看不得儿子书架上的零乱,总想伸手去整理,把它们小心地扶正。可是,过不久,书架上又是一片零乱,后来,发展到连客厅,沙发上,全是儿子的书。
看着儿子在沙发上认真看书的样子,那一刻,我觉得,或许是我太执著了,其实有没有独立的书房真的很重要吗?我们不是鸿儒,不是学者,更不是从事写作的作家,通常情况下,一个人的家里,根本不需要一个专门的书房,有一两个书橱,放自己想读的书就已经足够。
一念至此,不由豁然开朗,释然了许多。现在我家也没有真正意义的书房,从卧室到客厅,从书桌到沙发,反正能放书的位置,不该放书的地方,都是书。
面对书柜、书桌、书籍的零乱,我也为儿子找到了堂而之的理由,书房,是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
其实,很多人家的书房是很朴素的,除了书橱,不过就是一桌一椅而已,甚至只是一个小小的角落。书橱里,桌子上甚至还显得有几分凌乱,墙角或许还堆着一堆旧报纸…
但恰是如此,你才感到了真实和亲切,书是用来读的,而书房,也仅是个空间,它的作用是能让人静心阅读,潜心思索。
能从书中得到启迪和乐趣,才是我们阅读的主旨。不然,即使有奢华的书房书柜,却鲜人问津,那样的书房,也沦为了炫耀的资本和摆设。
当你手捧一卷,悠哉游哉,真正沉浸在书中,任由思绪任意遨游时,身边的一切,便自动地淡化。而你,很自然地便会忽略自己身在何方,有没有书房,此时已然不再重要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