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原创,文责自负。
小时候,街坊四邻对一个女性最高的评价就是“会过日子”。农村人不会把“贤惠持家”、“心灵手巧”等文绉绉的酸词挂嘴上,即使心里知道也绝不会说出口,怕被乡亲们笑话,自己也别扭。还是乡亲们有智慧,一个“会过日子”涵盖了方方面面的形容词,不但囊括了所有的“好”,还非常接地气,男女老少都能秒懂。那时,介绍对象时,一说女方“会过日子”,那就胜过千言万语,喜事差不多就定了。
老妈年轻时就是这么被亲戚介绍给老爸的,嫁过来后发现果然“会过日子”:房前屋后到处都有四季蔬菜,萝卜白菜能一菜五吃每天不重样;一件衣服能穿十几年,褪色了反个面,破洞了绣朵花,样式过时了还能变换新款式,实在没救了就改成小孩衣服开始新的轮回,直到沦落成一块块抹布才能逃出家门;家里“两转一响”、锄头铁锹等物品更是常常检修抹油,基本上都能用上十几年。后来总听老妈说那个时候物资匮乏,日子过得苦,可我当时丝毫没察觉,天天衣食无忧,光想着调皮闯祸。
长大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有了老妈的影子,我也变成了一个“会过日子”的人,这让老妈十分得意。但这时“会过日子”已经变了味儿,有嘲讽其抠门、寒酸的意味。尤其对于口袋空空的年轻人,更怕别人说自己“会过日子”,明明不痴迷昂贵的服饰和大牌包包却也随波逐流忍痛买下,却最终没能说服自己穿戴出门,它们被存放在衣柜里,像个警钟时刻提醒自己:要做自己。
幸好城市足够大,包容着各种各样的人和不同的生活方式。物品不需要多,够用就好,“会过日子”不是对外展示的旗帜,而是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也庆幸从小就受老妈耳濡目染,养成了生活节约的习惯,特别是旧衣改造的本领,让我颇为得意。虽然老妈刺绣的功夫还没学到,但平日衣服肥了瘦了长了短了,只要拿起剪刀和针线,基本都能解决问题,还能把针线活做得像模像样。
我天真烂漫回到老家向老妈展示,就像小时候第一次学会织毛线手套那样期待着表扬,还没等我开口,老妈就抢先在街坊邻居面前吐槽我身上在她们眼中廉价邋遢的衣着,而且每遇到熟人她都要重复讲一遍。“会过日子”的老妈变了,没想到我卸下所有伪装,单纯快乐地回到光屁股长大的地方,却发现只有我还没有长大。我茫然无措,老妈机智地朝我眨眼睛,这是她的计策,怕别人笑话我在外混得不好,所以才先发制人,让别人无话可说。私底下老妈从来没有要求过我“衣锦还乡”。下次再回老家,我朝衣柜角落里蒙尘的大牌服饰和包包看了一眼,依然穿着舒服自在的“寒酸”衣服出了门。
老两代人对“会过日子”一辈子遮遮掩掩,有妥协也有坚持。但到了第三代10后身上,“会过日子”变得十分坦荡直率,让人心生羡慕。娃学校里暂停了半年的游泳课又复课了,娃很兴奋,提前一周就开始准备游泳包,还迫不及待地把泳衣拿出来试穿。幸亏这么臭美了一下,发现泳衣穿不上了,这半年娃确实长高长壮了不少。连小娃都穿不上的衣服,在我家就算它服役期满,没人再接替穿了。泳衣小了,就找大娃的旧泳衣来穿。小娃从来都是乐滋滋的,从来没有嫌弃抱怨过,因为大娃穿的也是大人的旧衣。
小娃穿上一试非常合适,这件藏蓝色的泳衣迎来了它的第三个主人,又将要开启一段新的历程。小娃如期上了游泳课,放学后眉飞色舞讲述她在泳池中如鱼得水的表现,顺便还说了一句,她的泳衣也跟着出了风头,那件藏蓝色的泳衣是班级女生中唯一一个背心款,其他女生穿的都是粉色短袖款的。经历了大中小三个主人的衣服当然不是最新款,颜色也老气。小女孩之间的攀比该不会让她心生自卑吧,我连忙问:“那我们要不要也买一个粉色短袖?” 娃干脆利落地拒绝:“不要,不一样才有意思。”
大娃的泳衣被小娃征用,又去找大人的旧泳衣。穿上腋下腰间都有点肥,那就缝两针,这样旧衣改造的事我从小就喜欢干,干得多了,自然得心应手,不大一会儿大娃的泳衣就搞定了。大娃穿上在镜子前前后左右照了好一阵儿,全程乐得合不拢嘴。这件泳衣是彩虹色的,五彩缤纷,很适合孩子的审美。想到粉色短袖的事,我又问大娃要不要给她买个新泳衣, 大娃沉浸在彩虹色中,果断地说:“不用,我们班级女生本来就穿得五花八门,我觉得这件就挺好。再说泳衣再漂亮,不会游泳也白搭。”
第二天送娃去上学,在校门口看到很多小女孩都提着专门的粉色泳包,精致而优雅。再看大娃手里却拎一个塑料袋,兴高采烈地和同学们打着招呼一同走进学校。大娃和小娃的泳包都是自己收拾的,塑料袋也是自己找的,是生活中常见的透明塑料袋,所有物品一览无余。而且就这样已经用了一学期了,回家从没提到过游泳包的事。还是我主动提起要不要也买个专业的游泳包,俩娃同时摇头,说不用,现在的塑料袋很好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