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樊登读书app上听的一本书《心智力》。
这本书我听了很多遍,它是关于如何让企业管理变得更有效的一本书。在我听来,会更多的联想到心智模式改变在亲子教育当中的应用。
一、认识和改变心智模式,提升心智力
书中金句:人生里的任何事,都可以得到成功快乐,同时过程可以做得轻松满足。
为人父母在育儿的过程当中,如果你发现教育孩子是个难题,是个困难,让你心力交瘁,这个时候就需要改变了。
我们经常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名言警句,意味着孩子学习,是肯定要先吃苦,后面才会甜。试想想当我们赋予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那你还愿意去做吗?如果我们改变这样的心智模式,把学习当做一件快乐的、轻松的有意义的事情,那我们学习起来是不是更加的没有压力呢?
有一个经典的例子
曾有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有一次回母校做演讲,看到门口有一个对联“书上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他要求把对联撤下来。于是校长撤下来,那总要有字能补上去吧,于是杨振宁写了一副对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做舟”贴上去。
足以说明,当我们注重营造育儿轻松快乐的氛围,不总在对错上争辩,育儿就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比如说:孩子上学上着上着不想上了,玩游戏、上课睡觉,成绩下降,老师子告诉家长,家长就急了。这样下去可不行,中考马上就到了,不好好学习,到时都没得学上。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管制,不让他看手机,取消玩游戏,甚至禁足……这是人们惯用的模式,以为堵住就没事了。萨提亚说每个人都是一座冰山,我们看到的行为只是冰山的一角,内在的系统他的感受、需求、渴望没有被看见,没有发生改变,外在行为依然如此。因此,我们需要调整的是我们的心智模式,先不急着评判对错,而是去看到内在系统的需求,给予看见、满足,孩子自然就会有动力,继续往前走。
二、那我们要怎么做?
最重要的是感受孩子的感受,同理心孩子,允许接纳孩子目前的做不到。鼓励支持他做好自己。
改变父母的信念,相信孩子有能力成长为他自己,根据孩子的节奏而不是父母的节奏。
问题永远不是问题,如何应对才是问题。事情从不给人压力,压力来自一个人对事情的反应。
所以,不管是管理企业,还是教育孩子,最关键的是改变我们旧有的心智模式。就是改变内在对待事情的惯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