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我20出头,写不出人生大道理。
乔任梁离世的消息从昨晚开始闹得沸沸扬扬,抱着不相信的心态睡去,然而一早还是听到了确认的消息,去微博看了看,热搜上挂着的不止是乔任梁,还有他的众多好友们,遂觉得可怕于是退出微博,可是中午,乔的好友陈乔恩却跟着上了热搜,原因竟然是没有发微博。
我不是乔的粉,也不是他的这些众多好友的粉,可是这件事情却让我产生了想卸载微博的想法,于是从中午开始就没有再上微博。
我讶异于现在的键盘侠竟已到了这种程度,在这件事情发生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哀悼,不是安慰,而是关心他的好友有没有发微博发表意见;在乔恩没有发微博的时候,评论下面竟然骂声一片,质问其为什么没有发微博,质问其为什么不关心。
这些人就真的不知道对生命有着最起码的尊重吗?
我根本不能理解的是,这些人在网上就真的不会换位思考了吗?如果是自己的好友不幸离世,还是在这么突然地情况下,难道你的第一反应不应该是震惊和悲伤,而是去发个朋友圈或者微博向世人表达你的态度嘛?乔恩在这种时候沉浸于哀伤,根本没心情发微博怎么了,怎么就能引来那么多人的不理解以及质疑呢!这个时候比我们伤心的一定是她啊!
在徐璐微博下面,看到许多人在“请求”她,让徐璐去看望乔的父母。我得承认的是他们很贴心的想到了乔的父母,可是我们没有权利要求徐璐做什么吧,而且人家私下有没有去看也没必要向公众汇报吧。难道还让人家去看了乔的父母之后发微博说,今天去看了乔的父母,安慰了老人家嘛?或者在双方都没有整理好心情的时候,相见之后再度提及伤心事然后抱头痛哭吗?
大概是因为有了网络的保护,所以许多人肆无忌惮的发表着自己的观点,根本不在乎是否会对别人造成伤害;或许那些“善良”的网民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些已经是道德绑架。
在网络世界,其实我们更多的扮演着看客的身份,可是越来越多的人让自己成为参与者。谩骂、嘲讽,好像在这个世界里,自己就是正义的化身,无数人以自己的道德标准要求着其他人,可是却忘记了关心其他人的感受。
乔是因为抑郁症离开了这个世界,在一个心理学群里,有个人说,看来又会强行来一发抑郁症科普了,虽是玩笑,可是却再次提醒我们心理学科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有人说,乔可能扛过那个晚上就会获得新生了,可真遗憾,他最终还是选择离开了我们,我甚至觉得,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是看见网上那些对他的不满,才最终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如果这个世界是善意对他,或者让他在最后的时刻感受到爱,是不是这一切就会不一样。
我无从得知。
身为学心理学的,对这个世界多了一份宽容。
一度以为,每一个抑郁症、躁狂、自闭等等都是自己的责任,因为自己在面对这些事情的时候无能为力,可是现在我更觉得,心理学科普才是重中之重。只有公众开始真正了解心理学,才能在身边人或者自己遇见这些情况的时候正确对待。
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在知道对方是学心理学的时候,问一句那你知道我在想什么吗,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认为去看心理咨询的就是有病,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人心理咨询就是聊聊天,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认为心理学就是心理咨询。
但就抑郁症这个来说,有人知道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是什么吗?有人知道身边的人得了抑郁症之后应该怎么办嘛?有人知道身边的人想自杀的时候自己应该做什么吗?有人知道怎么和他们正确的沟通吗?
心理学听来很有趣,可是科普这条路之所以难走,不仅仅是因为公众内心观念根深蒂固,也是因为许多心理学内容听来实在枯燥无味。
在业界也不是没有人在很努力的做科普,他们努力的让那些枯燥的心理学知识变得有趣,他们不遗余力的向公众介绍真正的心理学,可是最终认可他们的大多是学习心理学的人或者已经被心理学帮助的人。普通大众还是有很多人对心理学存在严重的偏见。
很多事情无能为力,可是还是必须要努力。
每一次心理学被重视的时候大都是又有什么以生命为代价的事情发生,我们看到的不止是生命逝去的悲哀,还有是对自己专业的无能为力。在这种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比普通大众更难过。
真心希望每一个普通人有时间都能去了解一下真正的心理学,让这样的事情少发生。
心理学科普真的不需要以死亡为代价。
安心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