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文旅体融合,丰富旅游业态,打造‘多彩贵州’文旅新品牌”,为贵州文旅发展指明方向。都匀市积极响应,立足自身丰富资源,探索文旅融合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成效显著。
都匀市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螺蛳壳山云雾缭绕、峰峦叠嶂,山间茶园连绵,如绿海翻波,是都匀毛尖的核心产区;清水江蜿蜒而过,江水清澈,两岸风景如画,既有田园牧歌般的乡村景致,又有神秘古老的民族村寨散落其间。其人文底蕴同样深厚,布依族、苗族等多民族聚居,传承下精美的刺绣、蜡染等非遗技艺,还有热闹非凡的民族节日,如布依族的六月六、苗族的芦笙节,传统与现代碰撞出独特魅力。
文旅融合,产业是关键。都匀以茶产业为突破口,将茶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在螺蛳壳山,37.83万亩有机茶园不仅是茶叶生产基地,更是热门旅游景点。游客能参与采茶、制茶全过程,体验从鲜叶到香茗的奇妙转变,感受传统手工制茶的匠心,还能在茶园中品尝新茶,欣赏茶山风光,放松身心。当地还举办采茶技能竞赛、茶山音乐节等活动,吸引大量游客,推动茶旅融合发展。都匀毛尖品牌价值已达52.23亿元,稳居中国绿茶第一方阵、贵州茶叶第一品牌,2024年产值33.05亿元,带动了茶叶销售、旅游消费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村民增收。
文旅融合不仅是产业融合,更是文化传承与创新。都匀注重挖掘和保护民族文化,将非遗技艺转化为旅游产品,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双赢。在石板街等景区,游客能看到布依族蓝靛染织、水族马尾绣等非遗展示,还能亲自参与制作,带走独特纪念品。都匀积极创新,将民族文化与现代艺术结合,打造《匀城记忆》等实景演出,通过声光电效果,展现都匀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深受游客喜爱,让民族文化“活”起来、“火”起来。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文旅融合发展的保障。都匀加大投入,改善交通条件,实现景区与外界快速连接,方便游客出行;完善景区内道路、停车场、标识牌等设施,提升游客游览体验;加强旅游服务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营造良好旅游环境。都匀还借助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发展智慧旅游,实现线上线下结合,为游客提供便捷服务。
都匀文旅融合为乡村振兴带来显著成效。产业兴旺了,茶旅融合、非遗产业等蓬勃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协同发展,形成完整产业链,增加村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乡村宜居了,文旅融合促进乡村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和提升;乡风文明了,文化传承和交流增多,增强村民文化自信和认同感,促进文明乡风形成;治理有效了,政府、企业、村民共同参与文旅发展,形成共建共享格局,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生活富裕了,村民通过参与旅游经营、就业等获得更多收入,实现脱贫致富,走向美好生活。
都匀文旅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未来,都匀将继续深化文旅融合,丰富旅游业态,提升旅游品质,打造更多特色文旅产品和品牌,为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也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