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庆余年》这部小说,其实在很早以前就已经看过一点了,但是那次只是看到主角范闲在北齐来使庆国时,在宴会上假装醉酒大发诗兴,狂背三百首古诗。而后就弃了。因为我觉得作者只是一个为了装逼而显示的多才。只是不久前刚刚在贴吧里又有人评论了这部书,所以才重新拾起来耐着性子看下去。
当我越过当年弃书那段后,发现故事开始精彩了起来。我发现了作者构思时候留下了非常多的伏笔。尽管有一些情节的转折显得过于生硬,而且有些情节的跳跃性有点大,但是不能掩盖作者的铺垫的精妙。
评价一部小说好不好,我心中有三个原则:一是这部小说的情节是否足够的吸引人;二是小说所描写的人物的形象能不能把读者打动;三是能带读者给怎样的价值。而这些原则都是相互相成的。庆余年满足了前两个,情节是可以了,虽然有些硬伤(抛诗文太多了,有些情节为了凸显主线的连贯性,硬生生的把它圆过来);人物的形象也是有了,海棠,陈萍萍。主角的形象不知道怎么的,我有点讨厌这作者的塑造出来的形象。但是能给读者带来什么呢?貌似并没有。
不过就穿越文来说,这算的上是好的了。既没有太多的YY,也没有是小白文。但是我仍是觉得少了点什么。或许是因为我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所以觉得主角的成功没有太过吸引人,而且后面的行文过于隐晦阴暗,总是勾心斗角而没有塑造一个配角或者主角一个积极的心态。或许是我过于求全了吧。作者塑造范闲的性格是一个超级实力派的演员,无论在哪里都是一副微笑,或者脸一沉的模样。而他记仇,对身边人却是极好,为此不惜生命。这个性格也塑造出来了。不过他驾驭下属的手段居然是赏识之恩,这我就有点不太赞同了。驾驭下属的方法多种多样,怎么就只有赏识之恩这一种了呢?曹操一代枭雄,驭下之术多的多了。所以作者毕竟有所限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