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都很累,我不知道学习有什么用。”
我能听出归归的痛苦、疲惫与迷茫,这句话一直在我脑海里重复。
高二的女孩子,每天重复正常的高中生活,没有周末,周末被全部学科的补习班填满,连正常写作业的时间也没有。她如此痛苦、疲惫、迷茫,源于过载的学习负荷,父母沉重的爱的枷锁。
01
高中的学习任务本就繁重,“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这里是适用的,智商超群的学神毕竟是少数,学霸也要在书山题海里跋山涉水,而大多数的你必须马不停蹄,紧赶慢赶,才能保持不后退。归归说:在我学到十二点钟的时候,在我每天睡不好的时候,我看到身边人都在玩的时候,想说,那我玩一会儿是不是也可以,就是抱着这样的心理去偷偷地玩那么一下下,但是就那一下下,真的把我们拉开很多。
玩耍对于高中生活来说是带着疼痛的喘息。我真的无法指责这个女孩子想要偷偷玩那么一下下的心理。
中国人惯是爱作比较的,通过比别人好,来认定自己的成功,获得快感。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比较的结果都令人不大愉快。
以学习、学生、家长为例,家长喜欢把自己小孩的成绩跟别人比,尤其是熟悉的孩子,如果自家孩子比别人家孩子成绩要好,家长自是满脸笑容说着满嘴的谦虚话,然而那得意快慰的神态眼里眉梢都藏不住。如果自家孩子成绩比不上别人家孩子,好脸色是没有的,毫无余地报了各种补习班,不管你愿不愿意,不管你需不需要。莫名其妙被上了各种补习班,孩子是怎么也不会开心的。为什么说这种比较的结果大都令人不愉快,因为除了自己,其余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可作比的对象实在是太多了,而父母总是希望孩子的成绩越高越好,那种希望很难达到。另有,比别人家孩子成绩好的愉悦总是比不过比别人家孩子成绩差的不满。算来算去,还是不愉快居多。大人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愉快了,自然会想方设法让孩子提升成绩,来让自己愉快。
当然,我所说的是部分家长,不是所有家长都这样。家长希望孩子学习好,主要还是希望孩子能考个好大学,以后能过好一点的生活。考上好大学是他们为孩子的人生设定的一个阶段性目标,在孩子前20年的生命中,可以说是最重要的目标了。成绩是一个衡量标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人性中附带着的那一点点比较心理,常常一叶障目,“成绩好”成了最要紧的任务,家长理所当然地认为孩子小不懂事,理所当然地为他们作出“最好的选择”。我肯定家长有着他们的经历与智慧,即便如此,也不能忽视孩子的想法,替他们做选择,更不能以爱为名绑架孩子走上自己希望孩子走的路。
归归有两个同龄的亲戚家的姐妹,总是被长辈拿来作比较。比较长年累月,不是次次能赢,归归不想她们的差距永远被摆在同一平面上,她是真的不乐意,比较的结果也不总能尽如人意。所以想要反抗,在文理分科的时候,跟两个姐妹不一样,归归选择了理科,选择了自己不擅长的理科。幸运的是,跟两个姐妹文理不同科,姐妹们学习上的比较无形中收敛了锋芒。不幸的是,不擅长的理科给归归带来了新的血雨腥风。
归归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认识清晰,她擅长文科,喜欢数学,但常因粗心犯错,喜欢化学,但化学基础不好,导致后来化学跟不上,物理比较差。而归归周末所有科目都要补习,如果假期是30天,就有22天上全天补习班。
在我看来,归归需要补习的只有物理和化学。粗心不是知识点掌握程度的问题,粗心更多与人的心理有关,补习对粗心没有用。物理化学值得补习,是因为那是归归的弱势科目,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其他正常发挥的科目则没有必要补习,对于心力交瘁的归归来说,“补习”侵占了她的假期、她的睡眠,将她对学习的信念一点点碾碎,化作虚无的迷茫,“厌学”几乎是必然的了。“厌学”,学不进,补习没有用,成绩不进不退,成绩不进反退,继续补习,更加“厌学”,陷入令人身心俱疲的黑色漩涡。
02
我问归归为什么学习?
归归的回答总结来说:1)周围的人都在学习2)学习是为了离开自己所在的二线城市3)学习是为了脱离父母的计划,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4)学习不好,文凭不够,对未来工作有影响
不去讨论学习的意义,归归的答案告诉我,她明白学习很重要,她现在只能学习,而归归的行动告诉我,她很努力地在学习。
但是她真的很累、很痛苦。痛苦的根源是父母的不理解和爱的枷锁。
“我不算很聪明的孩子,我所获得的那些东西,其实背后付出的努力特别特别多,但是有时候他们真的不理解不懂。”很多时候,归归想要的是父母的理解和支持,高中学习已经令人疲惫,无尽的补习不断加深痛苦。可不可以好好看看我呢?看看我皱着眉头努力的样子,看看我苦撑着深夜奋战的样子,可不可以给我一个软软的拥抱,告诉我:“孩子,你太累了,早点休息,咱们不去补习班了。”
“我爸和我说,他老了,他干不动了,但是他有两个孩子,有我和弟弟,他想为我们铺路,他们想把我以后走的这条路铺得平平的顺顺的,哪怕知道有些东西我不喜欢我不想做。其实背后我知道他们是为我好,我经常跟他们耍脾气说我不想补课,因为我真的很累,周一到周五很疲倦,周六周日我要去一天的课,写一天的作业。我就觉得既然坐在那儿我都听不进去,我为什么要浪费钱。我一个假期三十天上二十天的课,可能是一个普通家庭两个人两三个月的工资,他们都没有抱怨。我知道他们只是希望我和我弟弟更好,但是有时候我会有一种从心里面一种反抗的感觉。”
父母的爱铸成了沉重的锁链,牢牢锁住了孩子的脚踝,牵引着她向着父母希望的方向走。她不愿,她抵触,但是仍然挣扎着前行,最终也不过是父母与孩子一样地艰难前行。这是一个双输的局面。
我们理一下,归归高中学习任务重,还要补习,她觉得累,因为补习无效,她不想浪费钱补习,也想自己有正常的周六周日正常地写作业和休息。归归表达过自己的想法,可能方法不当,反抗没有用,该补习还是要补习。她已经很努力在学习了,身体累、心累,对父母失望,但屈服于父母为自己着想的心,矛盾的痛苦与日俱增。
归归的父母辛苦努力工作,同时努力为女儿铺设好一条平安顺遂的人生道路,但是要使这条路顺遂,女儿作为主角,一定要坚定不移走在这条路上。眼前的问题就是女儿的成绩不够好,所以不管赚钱有多辛苦,不管女儿学习有多累,一定要送女儿上补习班。他们就是这样做的。但女儿总是不合作,常常闹脾气,可以用“女儿小不懂事”来安慰自己,但坚定贯彻执行自己为女儿拟定的计划,无论女儿有多不喜欢多不愿意,这都是为了女儿以后好。
我并不会因为归归是我的小友就偏袒她,她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比如没有好好与父母沟通。对父母态度冷淡,回家就把自己锁在自己的小屋里,总是与父母争吵,甚至有离家出走的想法。这些都使矛盾加剧。
在这场无形的博弈中,归归作为子女的确处于劣势,明明她也想提高成绩,这也是父母希望的,但是父母就可以以爱为名绑架她去上那些补习班,忽视归归内心的想法,没有仔细看看他们孩子的真实情况,而归归孩子气的抵抗除了坚定父母的做法,没有对她的处境带来任何改善。
他们的根本矛盾在于,父母对孩子真实想法的忽视,一厢情愿为孩子计划美好的未来。结果只是两败俱伤,孩子与父母离心。而我相信,如果情势依旧,下一个矛盾不久后就会爆发,就在高考之后,关于学校和专业的选择。往后,还会有许许多多的矛盾,关于工作,关于婚姻。
03
古典说:恕我孤陋寡闻,没有见识,但是我真的很少看到还有其他国家的父母像中国的父母一样,为自己的孩子作出那么多的牺牲,同时又给他们那么多的要求。
我们的父母很容易有这样的思维方式,把自己缺失的东西放大,强加于他们的儿女身上。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庭,儿女占用了所有的资源,所以也应该承担他们所有的希望。当资源付出到一定程度,这样一场对儿女爱的绑架就开始布局——如果你不按照我的计划发展,我就要伤心,就要在内心压抑偷偷饮泣。我这一辈子把你养大,现在过得这么累,全都是因为你!很多父母一再告诫自己的孩子“你的幸福就是我的全部!只要你幸福,爸爸妈妈做什么都可以!”
父母为孩子苦心写好一场生命的剧本,仔细打磨,多方求证,打理好所有演出成功所需的明暗规则,只等待孩子戴着面具,上场表演他们写好的剧本,等待他们在看台下的掌声。孩子带着怨气表演,最后无法掩饰内心的难过,摔面具罢演。
归归那么难过,但我不知所措(那时候我还没读古典的《拆掉思维里的墙》)。
对此,古典给出的策略是:
1.不要抱怨——一直抱怨就是一直在证明,你真的是一个应该被父母掌控的人,因为你无法掌控自己。
2.处理那些“忍忍看,或者他们是对的呢”或者“万一我要是错了怎么办”的想法。——我们常常会高估自己计划的正确性和父母建议的荒谬性。判断父母的建议是否有效,可以低成本地尝试和体验一下。如果你错了,也没关系,可以收获经验和勇气。
3.尊重他们,尝试沟通——开诚布公跟父母亲畅谈一次,像成年人一样拿出彼此的理由和证据,用事实和证据而不是孩子气的做法来说服对方。
我当时给归归的建议是:
跟父母沟通,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们。尽力避免吵架,吵架只会加剧你们的矛盾,加强你妈妈对你的控制独裁心理。现阶段,你在家里处于弱势地位,没办法强硬地要求什么,你可以利用的也是你的弱势,弱弱地向你父母展示这样补课你很累,父母不理解你你很难过。因为你是孩子,当你柔弱无助的时候,父母就会想要帮助你。把你的真实想法一点点向他们渗透,你不能改变父母,但你可以曲线救国,一点点影响他们,让他们慢慢理解你的真实想法,让他们学会从你的角度为你考虑。这有些难,我知道,但应该会有效果。
我的方法好不好我不知道,归归很快就做了尝试,得以在接下来的周末可以少上半天课。但是,不久之后,归归重复了她的抱怨。
我有些失望,归归的抱怨和几天前与我所说如出一辙。我便知道,我帮不了她了,该说的都说了。她一心想取得父母的谅解,光靠说这事不成,况且她还没有好好说,后来又总是和父母吵架。她没有作为,还是一味地把自己锁在房间、绝食、想离家出走。她的所作所为无法用事实证明给父母看,无法证明她可以为自己的话负责,只能坚定父母的看法:看,她还是个孩子。
我们处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时代背景,都不是自己可以选择的,抱怨与逃避只会让自己的生活凄风苦雨,我们可以选择的就是自己说什么样的话、做什么样的事,从而改变自己的处境,我们真的可以做些什么来改变,我们有这样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