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是个3岁孩子的妈妈,生下孩子后除了休产假那几个月孩子是由自己亲手带的,产假休完上班后孩子交由奶奶来带,也就是小微的婆婆带,婆婆是个65岁的老人,很多思想都很落后,很多育儿经验完全没有科学依据,为此小微没少和婆婆理论。转眼间一年过去了,孩子也断奶了,小微的工作也越来越忙了。一天婆婆提出要带孩子回自己家看护,理由是小微的公公需要人照顾,她带着孩子回家一举两得,让他们2个好好工作,小微别提有多担心了,小微家与婆婆家不在一个城市,相距250公里,又在农村,吃的不卫生 、不干净、受凉了怎么办、而且这个孩子从出生后每天晚上都和自己睡,回婆婆家能适应么,想着想着小微也就哭了起来,那么远,有什么事不能及时赶到怎么办,没有妈妈陪在身边,孩子会很失落吧,一系列的问题都在小微心里盘旋。
现实容不得小微有那么多时间失落,这个周末小微和老公还有婆婆不情不愿的带着孩子回了婆婆家,看着婆婆家的一切,小微心里更不是滋味了,但眼前这确实是一个最完美的方案了,她不可能辞职在家带孩子,老公的工资实在不足以支撑一家人的生活。走的时候是趁着孩子睡着后走的,小微实在舍不得,怎么也看不够还在熟睡的儿子,但又没办法,那么小的孩子他也许不知道他正在面对一次分离,这是否会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伤害。在时间的逼迫下,小微忍泪与儿子告别踏上了回家的路途,从离开的那一刻起,小微的眼泪就没断过,那种离别真的让人难以割舍,老公也不停的劝她,她才好些。
回到家后小微和老公的生活步入了正轨,每天必须要做的就是给婆婆打电话问孩子的情况,问吃的怎么样,睡的怎么样,有没有受凉等等,时间也快得飞快,小微和老公的工作越来越忙,有时周末还会加班,但想念孩子的那份心却时刻在心里萦绕,才周一就在计划周末回家看孩子的事情,这不已经1个月了小微和老公打算本周末回家看孩子,小微早已买好了孩子的必需物品,到了周五这天小微和老公早早的结束工作迫不及待的回婆婆家看孩子了,那份心情只有当妈的才能体会到,归心似箭的感觉也不过如此了。
一进门,婆婆不在,公公在一边忙活着,旁边一个小孩正在逗着一个小狗玩,脸上是脏的,衣服也是脏的,脚下的鞋子已经看不出颜色了,孩子用呆滞的眼神望着我们,突然欢快的朝着我们跌跌撞撞的跑过来,怕他摔倒的我快步上前将他一把抱在怀中,那是我的孩子么,分别一个月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衣服怎么这么脏,而且大很多,怎么不是我给买的衣服,各种疑问各种心酸,好像又变瘦了,抱着孩子我忍不住了,转头对老公说我们把孩子接走吧,要么找保姆、要么送全托,实在不行我就辞职,面对此景老公也就同意了。
在婆婆家我才知道,婆婆年龄也大了,在家要做家务,要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累得病倒了,在医院输液呢,这两天在医院没怎么顾得上照顾孩子,所以孩子就变成我看到的那样了,我理解,我不能有任何埋怨,在婆家2天,我撸起袖子干了2天,把家里收拾干净,把孩子收拾利索,走的那天我婆婆好的差不多了,我留了1笔钱,就和老公带着孩子回家了。
我不怨他们,孩子本身是我们自己的责任,老人实在没有义务给你带孩子,他们年龄大了,他们也有自己的晚年生活要过,而且两代人的思想差异很大,观念也不同,所以在育儿方面的矛盾实在太大,比如我说孩子要带凉一些,他们总认为要保暖,要增衣,这种矛盾是无法避免的,思前想后自己的孩子自己带是最好的,至少你能时时刻刻有机会陪伴自己的孩子教育自己的孩子,所以我想给广大的爸爸妈妈一点忠告,再苦再难也要将自己的孩子留在身边带,任何困难都可以想办法克服。
孩子最好自己带是我们对孩子的职责,给了他生命,就要让他像一棵树一样笔直生长,而笔直生长的条件便是教养、习惯、陪伴和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