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水浒传》有感
“风会吹走一片落叶,但不会吹走一只蝴蝶,生命的本质,在于独立” —题记
这就是生命的自由意志,这就是生命的最原始的主题力量。
读《水浒》,最让人震撼的,就是这来自生命本源的最原始、最质朴的冲动。水泊梁山,介于朝廷与江湖之中的矛盾体。在这个“小江湖”里,有着那一群大口喝酒吃肉、雷厉风行、快意泯恩仇的好汉。在他们的人生哲学里,没有明哲保身,没有贪生怕死,没有趋炎附势。他们或是因为心中尊严,或是因为路见不平,或是因为兄弟义气,他们就会大吼一声,挺身而出。这样的血性与风采,怎能不让人心旌摇荡,心驰神往呢?
将梁山好汉的品格真正演绎的淋漓尽致的,是那一位侠义之士,那一位被金圣叹评作“写其为人处,一片热血,直喷出来”的鲁智深。他好打抱不平,扶助弱小,为金氏妇女三拳打死恶霸郑屠,倾尽身上的钱财,为其凑足了银两做盘缠。他对郑屠的愤怒与出手,不同于武松因为自己报仇,血溅鸳鸯楼,滥杀无辜,丝毫没有把普通人的性命看在眼里。而他更多是出于内心的那份朴素的正义感,那一份未受污染的良心。鲁智深曾路过瓦罐寺,吃粥的时候突然想到那几个老僧人可能会饿死,只喝了一口,将碗放回原处了。在他眼里,普通人的性命并非如草荠,这样的同情心,正是武松没有的。他心胸浩荡,童心烂漫,为所欲为而又不悖乎人情天理。在大相国寺看守菜园时,差点被众泼皮推进粪池,为了惩罚他们,只是把他们推进粪池,若是换成了李逵,怕是直接抡起斧头,将众泼皮劈成两半,更不会与众泼皮不打不相识,结交为友。他对朋友真心赤诚,“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打听的你断配沧州,洒家在开封府前又寻不见……洒家在酒店见这两厮折磨你,怕客店里人多,恐妨救了。”这段诉说,既有久别之后的思念,又有对难兄难弟的忧心,可见鲁智深对朋友的用心之真之诚之切,暖人心怀。若是换成陆虞候,恐怕非但不会有一丝担忧牵挂之念,满心只想着卖友求荣罢了。
《水浒》塑造一个又一个充满血性真是的好汉形象,令人心驰神往,却也遮蔽不住它阴暗的另一面:把法律当成了玩物,浓厚的忠君思想,人性与四端之心的泯灭,对暴力的渲染和对女性的蔑视……或许,我们不该只沉醉于水浒的精华,更要学会去看待它的糟粕,不,是更应该学会去看待经典中的糟粕。鲁迅曾经谈及对于国粹的看法时说过“要不要传承和保护国粹,更要看国粹能不能保存我们”,我觉得,看待经典也应如此,不能一味盲目的去接受,当一个所谓的“文化载体”,我们阅读经典,是为了更好的发展,而那些丑陋阴晦的文化,难道不应该摒弃吗?
阅读经典,有的时候是为了走进与传承经典,而有的时候,却是为了与经典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