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写作群里看到张秀娟老师写了一篇名为《洗澡》的文章,讲了她和孩子洗澡的事情,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昨天晚上我在澡堂的见闻。
昨天下午监考完,已经是五点半了,回家收拾了一下,就去了澡堂。里面有几个人在洗,其中有一位目测三十多岁的妈妈带着仨孩子在洗澡,两个女儿大概五六岁的样子,儿子有两三岁。
也许是孩子都小,琐碎的事情磨掉了妈妈的耐心,在给孩子洗澡的过程中,她没有一句温柔的话语。她让儿子坐在一个小澡盆里,让其中一个女儿看着,小孩子比较活泼,在澡盆里乱动,一不小心歪倒了,她大声责备女儿:让你看着弟弟,你怎么看的?女儿赶紧跑过去把弟弟扶起来。在给儿子洗的时候,姐姐拿了弟弟的玩具,弟弟不让拿,妈妈又大声说:你没张耳朵吗?给他放那!女儿赶紧放那了。整个过程中,她不断大声命令的指使着孩子,估计孩子也都习惯了,很是听话。
看着这位妈妈,我眼前了浮现出了几年前我的影子。那个时候,我的孩子也都比较幼小,我也是没有耐心,有什么不顺心的事都把脾气发到孩子身上,非打即骂,这样带来的后果是,我发现女儿跟人说话的语气像极了我发脾气的样子,她训斥她弟弟的语气像极了我训斥她的样子。
怪不得人们经常说女儿仿娘,这里面的仿不但指的是外貌像,有的时候是说脾气也像,在跟着母亲生活的十几、二十几年中,耳濡目染,哪会有不模仿的地方呢?
所以,我有深刻的体会,在意识到女儿跟我一样发脾气时,再碰到事情,我努力的克制自己,不随意责骂孩子,我时刻记着这一句话:先解决心情,再解决事情。最好先沟通,沟通不好,等等,也许过一会彼此的心情平静下来了就好了。所以近一两年来,通过我自己心情的改变,全家的心情也变好了,这也许就是一个人影响一群人的“连锁效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