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一查帝王秘史

正史和野史一直都并驾齐驱。

看正史未必能了解真正的历史,看野史能让我们获得无穷的欢乐哈哈,还能获得一些正史上没有的旁门知识。

今天就来看一看一位帝王的秘史。

以下秘史,在张居正所撰的《明史》中找不到片言只字。哈哈,这下你就知道了吧,所谓历史的真实性能有多少?

当然还要感谢那些史官,无论如何,他们用笔把那段历史记下来了,否则我们到哪里去看呢?

就像我们正在开的高速路,虽然过路费很高,但是如果没有人修,我们又何以开车呢?

所以,感谢史书,感谢史官们吧!

明熹宗朱由校  天才的木匠皇帝

明熹宗(朱由校,1605年12月23日-1627年9月30日),明光宗朱常洛长子,生母选侍王氏,明思宗朱由检异母兄。

他在16岁即位,在位七年,在位期间,魏忠贤与客氏专权。天启七年,落水生病的朱由校服用“仙药”身亡。

明熹宗朱由校是明朝最富传奇色彩的一个皇帝。因为他并不像其他帝王那般贪财好色,或热衷求仙问药,却独独有个做木工的癖好,而且技术堪比祖师爷鲁班。贵为天子却好做“贱役”,是受阉党蛊惑玩物丧志?还是绝望之际的精神寄托?

“被即位”风波不断

内忧外患,无力回天

朱由校即位之际,正值国运衰退、风雨飘摇之秋。外有金兵铁蹄肆虐,内有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在此国难当头之时,他倚重东林党人,让他们在朝廷担任要职,罢免一些奸佞之徒,使得吏治稍显清明。在东林党人的辅佐下,他为贤相张居正平反,录用忠孝之士方孝孺的遗嗣,击退觊觎澳门的西方列强。尽管这些举措对于积重难返的明王朝来说可能只是隔靴搔痒,却显示了一个年幼的皇帝兴国安邦的决心。

无奈明朝自中后期以来土地兼并现象严重,皇帝大都昏庸无能,致使大权旁落,阉党横行。人民生活苦不堪言,纷纷铤而走险揭竿起义。加之崛起的女真族步步壮大,铁蹄长驱直下,逐鹿中原。正如《明史·熹宗本纪》中所言:“明自世宗而后,纲纪日以陵夷,神宗末年,废坏极矣。虽有刚明英武之君,已难复振。”积重难返的明王朝,覆亡只是个时间问题。此情此景,朱由校再英明神武也难以阻挡历史滚滚向前的车轮了,更何况他还是个受教育程度很低的“文盲皇帝”。

“文盲皇帝”的糊涂政治

说起“文盲皇帝”,朱由校并非中国历史第一人。赫赫有名的汉高祖刘邦就是个文盲皇帝,只不过他是身逢乱世,没有受教育的机会。朱由校并非出身草莽,却为何成了个文盲皇帝呢?这是因为他自幼丧母,父亲又沉溺女色,因此就疏于对他的教诲,所以他的知识水平很低,可以说近乎文盲。

天启年间,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忍受着种种苛捐杂税,时不时就有人揭竿而起爆发动乱。据史书记载,有一次江西抚军剿平寇乱后上章报捷,奏章中有“追奔逐北”一词。这个成语本来出自贾谊的《过秦论》中“追亡逐北,伏尸百万”一句,意思是说追击败走的敌军。当时天启帝朱由校大字都不认识几个,自然不知这句话的出处,便令宣读奏章的太监做出解释。谁知道这太监也没读过多少书,不但错把“追奔逐北”读成了“逐奔追比”。还硬是望文生义地将其解释为追赶逃兵,分销赃物。朱由校一听自然龙颜大怒,马上下令处置江西抚军,可怜这打了胜仗还要受罚,真是冤枉。这件事也就被朝野上下传为笑柄,更加挫伤了朱由校参政的积极性。后来他索性不听不问,任由东林党人和权宦魏忠贤斗法,干脆去艺术的世界里寻求安慰了。

“鲁班”错生帝王家

对于朱由校在木工活上的造诣,要用“鲁班再世”来评价,可能丝毫不为过。天生我材必有用,只不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天赋。朱由校的天赋可能就是做木工,只可惜错生在了帝王家。否则他将当之无愧地载入中国艺术家史册,而不必担负玩物丧国的千古骂名。

历史上的帝王往往有各种奇特的癖好,可沉迷于做木工的就仅此一人。据史书记载,朱由校天生心灵手巧,做起木工活来简直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丝毫不输于当时顶尖的木匠大师。但凡是木工活,不论刀锯斧凿、丹青揉漆,各个程序他都要亲自把关,可见其兴趣之深。

朱由校就是一个像鲁班一样极富独创性的木匠,也许以匠人来称呼他是对他天赋的侮辱。据史书记载,天启年间中国木匠已经能够造床,可是他们造的床极其笨重,搬家或者挪动甚为费力。朱由校则独出心裁地设计出一种新式折叠床,这种床不但便携,而且还雕镂了繁复的花纹,兼具实用性和美观性,一时间令众多木匠叹为观止。

[插图]

鸡翅木翘头案·明

除了制作新式家具之外,童心未泯的朱由校还喜欢做一些木头小玩具。想他幼年失侍,身边并无真正可亲近的伙伴,何尝不孤独寂寞呢?好在他是个会自娱自乐的孩子,就用木头雕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小人来陪他玩。这些小人神态灵动,五官四肢都无不逼真。据说朱由校为了检验自己的手艺,还让太监拿去市集上售卖,结果销量甚好,让朱由校颇有成就感。由此我们也可窥见他的人生多么可悲,身为皇帝,手中却未有实权,无法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力挽狂澜,只能在这种雕虫小技中寻求自我价值。

潜心木工,权落阉党

当时宫中流行一种傀儡戏,类似我们今天所见的皮影,只不过是用小木人来替换皮影人物。据史书记载,当时宫中贵族多喜欢欣赏《东方朔偷桃》、《三保太监下西洋》、《八仙过海》、《孙行者大闹龙宫》等剧目,贪玩的朱由校自然也不例外。可他不光喜欢看,还喜欢自己动手做木人和戏台,据说他做的木人往往装束新奇,扮演起来也是动作灵活。

这些小机栝都是用来无聊解闷的,真正厉害的还要数盖房子了。他常常自己设计蓝图,亲自指导工匠建设。而且他对于艺术的追求永不满足,常常是造好之后又立即毁掉,重新构思新的蓝图。这当然是非常劳民伤财的,可他却浑然不知。当时的奸臣魏忠贤常常故意在朱由校兴致高涨的时候来请示国事,他便草草敷衍几句。久而久之,政权渐渐被阉党掌控,天启初年起用的大批东林党有识之士也被构陷挤对出朝廷,致使明亡的速度不断加快。

富有争议的死亡之谜

朱由校的死亡和他的父亲一样扑朔迷离。据史书记载,天启七年(1627)八月的一天,他在魏忠贤和乳母客氏的陪同下去宫中西苑乘船游玩。小船划入湖水深处,突然一阵狂风袭来,船翻了,朱由校落入水中,被救起后便一病不起。再后来,尚书霍维华进献了一种“仙药”,名叫灵露饮,据说服后能立竿见影,健身长寿。朱由校依言饮用,果然清甜可口,便日日服用。几个月后,病症非但没有丝毫改观,竟雪上加霜得了“鼓胀病”,浑身水肿,卧床不起,不久就呜呼哀哉了。

到底是西苑翻船的阴谋?还是“仙药”的毒性所致?对于朱由校帝的死亡之谜,历来有很多种猜测和争议。但其实这些已经不重要了。作为一位皇帝,他没有肩负起历史赋予他的沉重责任,致使政权落入阉党之手,忠良之臣惨遭迫害,奸佞之徒横行朝野,生灵涂炭,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在他死后仅十多年,明王朝就灭亡了。

主要成就

政治

重用东林党

朱由校即位之初,东林党势力较大,公正盈朝。杨涟、左光斗、赵南星、高攀龙,许多正直之士在朝中担任重要职务,方从哲等奸臣已逐渐被排挤出去,吏制稍显清明。由于杨涟等人在帮助朱由校即位时出了很大的力气,因此,朱由校对这些东林党人也是非常信任,言听计从。在东林党人的辅佐下,朱由校在位初期他迅速提拔孙承宗、袁可立、袁崇焕等人防边。

宠信宦官

朱由校对乳母客氏和魏忠贤比较重用。魏忠贤原为一市井无赖,大字不识,却善于钻营,很快攀上了大太监王安的关系,并结识了当时还是皇太孙的朱由校。朱由校继位后,他的地位自然直线上升,升任司礼秉笔太监。客氏是天启帝皇帝的奶妈,其奸诈而贪权,客魏两人很快结成了同盟,成为了后宫不可一世的力量。

一方面,魏忠贤引诱朱由校玩乐,使朱由校整日沉浸在木工活之中。另一方面,魏忠贤与朝堂上的一些文臣如崔呈秀之流相勾结,排挤东林党人,逐渐掌握了内阁和六部。魏忠贤常常趁朱由校在专心制作木器时启奏,这时朱由校总是厌烦地说:“朕知道了,你去照章办理就是了。”魏忠贤据此滥行赐赏,大施刑罚,造成空前的宦官专政。天启五、六年间,屡兴大狱,诬杀东林党人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等,并毁天下东林书院。凡正直的大臣,都被以东林党的罪名惨遭横祸,东林党人被贬、被杀不计其数,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杨涟、左光斗为首的东林六君子。

外交

朱由校在澳门问题上态度强硬,还与荷兰殖民者两次在澎湖交战,并且获胜。天启四年(1624年),朱由校派游击张焘,往澳门向波加劳铸炮厂购买大炮4门,

补充∴

木匠皇帝

明熹宗手工制物

朱由校在历代帝王中是很有特色的一个皇帝,他心灵手巧,对制造木器有极浓厚的兴趣,凡刀锯斧凿、丹青髹漆之类的木匠活,他都要亲自操作。他手造的漆器、床、梳匣等,均装饰五彩,精巧绝伦,出人意料。

史书上记载,明代天启年间,匠人所造的床,极其笨重,十几个人才能移动,用料多,样式也极普通。朱由校便自己琢磨,设计图样,亲自锯木钉板,一年多工夫便造出一张床来,床板可以折叠,携带移动都很方便,床架上还雕镂有各种花纹,美观大方。据说,凡是他所看过的木器用具、亭台楼榭,都能够做出来。凡刀锯斧凿、丹青揉漆之类的木匠活,他都要亲自操作,乐此不疲,甚至废寝忘食。

朱由校亲手制作的娱乐工具也颇为精巧。他用大缸盛满水,水画盖上圆桶,在缸下钻孔,通于桶底形成水喷,再放置许多小木球于喷水处,启闭灌输,水打木球,木球盘旋,久而不息,朱由校与妃嫔在一起观赏喝彩。有一次他做了个花园,里面的可以走路,鸟可以唱歌,水能流动。[8]

酷爱建筑

朱由校喜欢建造房屋,喜弄机巧,常常是房屋造成后,高兴得手舞足蹈,反复欣赏,等高兴劲过后,又立即毁掉,重新造新样制作,从不感到厌倦。吴宝崖在《旷园杂志》中写到朱由校曾亲自在庭院中造了一座小宫殿,形式仿乾清宫,高不过三四尺,却曲折微妙,小巧玲珑,巧夺天工。他还曾做沉香假山一座,池台林馆,雕琢细致,堪称当时一绝。朱由校喜欢蹋球,常与太监在长乐宫打球,朱由校觉着玩起来不过瘾,就亲手设计,建造了五所蹴园堂。

朱由校酷爱建筑,还表现在对朝廷建筑工程的关心上,天启五年(1625年)到天启七年(1627年)间,明朝对皇极殿、中极殿和建极殿进行了规模巨大的重造工程,从起柱、上梁到插剑悬牌,整个工程中朱由校都亲临现场。

喜傀儡戏

朱由校喜欢看傀儡戏,当时的梨园弟子用轻木雕镂成海外四夷、蛮山仙圣及将军士卒等形象。朱由校情绪高时,也施展自己的手艺,他做的木像男女不一,约高二尺,有双臂但无腿足,均涂上五色油漆,彩画如生,每个小木人下面的平底处安一拘卯,用长三尺多的竹板支撑着。另外还有一个用大木头凿钉成的长宽各一丈的方木池,里面添水七分满,水内放有活鱼、蟹虾、萍藻之类的海货,使之浮于水面。再用凳子支起小方木池,周围用纱围成屏幕,竹板在围屏下,游移转动,这样就形成了水傀儡的戏台。在屏幕的后面,有一艺人随剧情将小木人用竹片托浮水上,游斗玩耍,鼓声喧天。当时宫中常演的剧目有《东方朔偷桃》《三保太监下西洋》《八仙过海》《孙行者大闹龙宫》等,均装束新奇,扮演巧妙,活灵活现。

厌恶朝政

因为朱由校时常忙于玩乐,疏于朝政,所以面对这样的主子,魏忠贤当然不会错过良机,他常趁朱由校引绳削墨得意之时,或有急切章疏,奏请定夺,识字女官朗诵职衔姓名毕,玉音辄谕王体乾辈曰:‘朕已悉矣!汝辈好为之。’诸奸于是恣其爱憎,批红施行。”

明朝旧例,凡廷臣奏本,必由皇帝御笔亲批;若是例行文书,由司礼监代拟批问,也必须写上遵阁票字样,或奉旨更改,朱由校便把上述公务一慨交给了魏忠贤,[9]魏忠贤借机排斥异己,扩充势力,专权误国。就在整个大明王朝风雨飘摇的时候,一手制造了客魏专政的朱由校还在后宫玩乐。在盛夏季节,他喜欢穿上冬装,模仿明太祖雪夜戎装巡游,有时扮成宋太祖上台演戏,游山玩水。因嬉乐过度,酿成了一身的疾病,面无血色,虚弱乏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