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上小学的时候,老师最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就是,“你们不好好学习就考不上好大学”。确实,在十几年前的农村,考上大学意味着跃出“农”门,是件光宗耀祖的事情。
终于,寒窗苦读十几载,我考上首都一所985,现已毕业半年有余,想从切身谈谈上大学于我而言有什么用。
第一,长见识。以前总是禁锢在学校的小圈子里,毕竟自己不是生活在大城市,学校也不是省里数一数二的实验中学,上大学之前的时光除了学习还是学习。
小时候也没有学过太多的特长,没有出过省的旅游,没有对自己未来的明确认知,唯一的目标就是考高分,上个好大学。对于好的评价标准就是说出去村里亲戚都知道。直到高三,我也没有明确去哪所大学,学什么专业,只知道考高一点分数,选择机会更大些。
上了大学发现,每个同学都能歌善舞,多种技艺在身,有人刚入学就定下了保研的目标,或出国的计划,亦或创业的雄心。而我完全沉浸在高中老师所说的大学就轻松的美梦中。
然而,事实上大学并不是像艾利斯顿那样有山有水有故事的天堂,而是比起高中并不轻松的地方。
第二,平台和经历。记得大一曾和老师一起去黑龙江社会实践,当地的人对人才的渴望,也使领导们对我们的到来很重视。这也是让我第一次感受到,我的母校是我坚强的后盾。
可能,现在社会发展太快,大学学习的知识多少会有脱节。但是大学里学到的东西远不是知识那么简单。它更是交给我们如何思考,如果对待问题并解决问题。
还有,大学里,我们交到了一堆朋友,同窗四年,一起熬过夜,一起画过图,一起做过实验,一起数过小麦……或是社团、学生组织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拉过外联,一起办过活动,一起撸过串,一起醉过酒……
等等这些,都是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不管是毕业一天,一个月,一年,甚至十年,二十年,每当回忆起,嘴角肯定会忍不住翘起。
现在总是充斥着上大学无用的说法,举着比尔盖茨的例子,拿着高考状元最终泯然众人来说事。我觉得这都是loser的自我安慰罢了。我承认一些成功人士没有上大学或上完大学,但是大部分人还是有着高学历的。而且,我们对成功的定义也不应仅仅局限于财富和地位。
曾经上学时,我也曾质疑,买菜需要三角函数圆锥曲线吗?现在说话还用古文吗?以后需要用到醇醛酸酯,需要用到万有引力吗?
但,当我面对祖国大好河山时可以触景生情吟诗几首,而不是干巴巴感叹好美。当我面对一些微商推销产品说逆龄因子时可以微微一笑,不为所骗。
我也去过很多学校,每个学校风格都不一样,我常常想,如果当初自己没考上大学,或者只是去了一个一般的学校,可能,自己的提高不会那么大吧。
有句话说,我们所看过的书、动漫、电影;去过的地方、听过的音乐;还有遇见的人和他们的故事。当累积到一定量之后,就会产生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