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俊贵之《每个人都想要改变世界,却没人想过要改变自己》

【每个人都想要改变世界,却没人想过要改变自己】

一、幸福不在理想之中,而在于具有明确目的的长期的日常劳动之中。

在生活中只有两种实在的不幸:

受良心责备和疾病。

只要没有这两件坏事,就是幸福。

我们应该随时准备改变观点,抛弃偏见,带着开放、接纳的心灵而活。

水手如果每次扬起相同的帆,却不懂得跟着风向调整,永远也到不了目的港。

“水满则溢,月盈则亏”,这个世界从来只有更美,而没有最美。

最靠近完美的一刻,就是最容易走向相反的时刻。

如果爱一个人,那就爱整个的他,实事求是地照他本来的面目去爱他,而不是脱离实际希望他这样那样。

每个人都会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正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

聪明人的特点有三:

一是,劝别人做的事自己去做;

二是,决不去做违背自然界的事;

三是,容忍周围人们的弱点。

我们最容易犯的过错,就是轻率断定别人为好人还是坏人、愚者还是贤者。

人是像河川一样在不断流动、不断变化的,人并非每天都以同样的面貌存在,人是有各种可能性的;

傻瓜可能变聪明,邪恶的人可能变成善良的人,反之亦然。

这就是人的伟大之处。

我们考虑如何去判断的时候,他已经变成另外一个人了。

我相信自己的本性是善,不是恶,而其他所有的人也是如此相信他们自己的。

因此,即使我们难以了解别人心中所想的事,我们也应该对别人常怀善念。

人好比河流,所有河里的水都一样,到处的水都一样,可是每一条河里的水都是有的地方狭窄,有的地方宽阔;有的地方湍急,有的地方平坦。

每个人都具有各种各样的本性的胚芽,有的时候表现出这样一种本性,有的时候表现出那样一种本性,有时变得面目全非,其实还是原来那个人。

只有一个时间是重要的,那就是现在!它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我们有所作为的时间。

二、自爱者才能爱人,富裕者才能馈赠。

卢梭说:“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

这话听起来自负,其实适用于每一个人。

可惜的是,多数人忍受不了这个失去了模子的自己,于是又用公共的模子把自己重新塑造一遍,结果彼此变得如此相似。

给人以生命欢乐的人,必是自己充满着生命欢乐的人。

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既不会是一个可爱的人,也不可能真正爱别人。

他带着对自己的怨恨到别人那里去,就算他是去行善的吧,他的怨恨仍会在他的每一件善行里显露出来,加人以损伤。

受惠于一个自怨自艾的人,还有比这更不舒服的事吗?

只爱自己的人不会有真正的爱,只有骄横的占有。

不爱自己的人也不会有真正的爱,只有谦卑的奉献。

如果说爱是一门艺术,那么,恰如其分的自爱便是一种素质,唯有具备这种素质的人才能成为爱的艺术家。

人与人之间有同情,有仁义,有爱。所以,世上有克己助人的慈悲和舍己救人的豪侠。

但是,每一个人终究是一个生物学上和心理学上的个体,最切己的痛痒唯有自己能最真切地感知。

在这个意义上,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他最关心的还是他自己,世上最关心他的也还是他自己。

要别人比他自己更关心他,要别人比关心每人自己更关心他,都是违背作为个体的生物学和心理学特性的。

结论是:每个人都应该自立。

真正成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世上有许多人,你可以说他是随便什么东西,例如是一种职业,一种身份,一个角色,唯独不是他自己。

如果一个人总是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总是为外在的事务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心生活,那么,说他不是他自己就一点儿也没有冤枉他。

因为确确实实,从他的头脑到他的心灵,你在其中已经找不到丝毫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了,他只是别人的一个影子和事务的一架机器罢了。

人生在世,不能没有朋友。

在所有朋友中,不能缺了最重要的一个,那就是自己。

缺了这个朋友,一个人即使朋友遍天下,也只是表面的热闹而已,实际上他是很空虚的。

能否和自己做朋友,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个更高的自我,这个自我以理性的态度关爱着那个在世上奋斗的自我。

理性的关爱,这正是友谊的特征。

有的人不爱自己,一味自怨,仿佛自己的仇人。

有的人爱自己而没有理性,一味自恋,俨然自己的情人。

在这两种场合,更高的自我都是缺席的。

为别人对你的好感、承认、报偿做的事,如果别人不承认,便等于零。

为自己的良心、才能、生命做的事,即使没有一个人承认,也丝毫无损。

靠自己的本事吃饭,省心省力,不必去经营繁杂的人际关系了。

如同肉体的痛苦一样,精神的痛苦也是无法分担的。

别人的关爱至多只能转移你对痛苦的注意力,却不能改变痛苦的实质。

甚至在一场共同承受的苦难中,每人也必须独自承担自己的那一份痛苦,这痛苦并不因为有一个难友而有所减轻。

对于别人的痛苦,我们的同情一开始可能相当活跃,但一旦痛苦持续下去,同情就会消退。

我们在这方面的耐心远远不如对于别人的罪恶的耐心。

一个我们不得不忍受的别人的罪恶仿佛是命运,一个我们不得不忍受的别人的痛苦却几乎是罪恶了。

并非存心刻薄,而是想从中引出一个很实在的结论:

当你遭受巨大痛苦时,你要自爱,懂得自己忍受,尽量不用你的痛苦去搅扰别人。

获得理解是人生的巨大欢乐。

然而,一个孜孜以求理解、没有旁人的理解便痛不欲生的人却是个可怜虫,把自己的价值完全寄托在他人的理解上面的人往往并无价值。

做自己的一个冷眼旁观者和批评者,这是一种修养,它可以使我们保持某种清醒,避免落入自命不凡或者顾影自怜的可笑复可悲的境地。

人人都在写自己的历史,但这历史缺乏细心的读者。我们没有工夫读自己的历史,即使读,也是读得何其草率。

三、摆脱日常生活中的惰性。

1、日常生活是有惰性的。

身边的什物,手上的事务,很容易获得一种支配我们的力量,夺走我们的自由。

我们应该经常跳出来想一想,审视它们是否真正必要。

许多东西,我们之所以觉得必需,只是因为我们已经拥有它们。

当我们清理自己的居室时,我们会觉得每一样东西都有用处,都舍不得扔掉。

可是,倘若我们必须搬到一个小屋去住,只允许保留很少的东西,我们就会判断出什么东西是自己真正需要的了。

那么,我们即使有一座大房子,又何妨用只有一间小屋的标准来限定必需的物品,从而为美化居室留出更多的自由空间。

许多事情,我们之所以认为必须做,只是因为我们已经把它们列入了日程。

如果让我们凭空从其中删除某一些,我们会难做取舍。

可是,倘若我们知道自己已经来日不多,只能做成一件事情,我们就会判断出什么事情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了。

那么,我们即使还能活很久,又何妨用来日不多的标准来限定必做的事情,从而为享受生活留出更多的自由时间。

2、确定自己人生的坐标。

每一个人的人生都面临许多可能性,也都只能实现其中也许很少一部分可能性。

实现多少和哪些可能性,实现到什么程度,因人而异。

这不仅取决于机会,也取决于目标的定位。

目标的定位,需要有坐标。

坐标分两类,一是功利性的,一是精神性的。

只有功利性坐标的人,生活得实际,但他的人生其实是很狭隘也很单调的。

相反,精神性坐标面向人生整体,一个人有了这样的坐标,虽然也只能实现人生有限的可能性,但其余一切丰富的可能性仍始终存在,成为他的人生的理想的背景和意义的来源。

面前纵横交错的路,每一条都通往不同的地点。

那心中只有一个物质目标而没有幻想的人,一心一意走在其中的一条上,其余的路对于他等于不存在;

那心中有幻想而没有任何目标的人,漫无头绪地尝试着不同的路线,结果也许只是在原地转圈子;

那心中既有幻想又有精神目标的人,他走在一切可能的方向上,同时始终是走在他自己的路上。

3、及早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

从理论上说,每一个人的禀赋和能力的基本性质是早已确定的,因此,在这个世界上必定有一种最适合他的事业,一个最适合他的领域。

在实践中,他能否找到这个领域,从事这种事业,不免会受客观情势的制约。

自己应该有一种自觉,尽量缩短寻找的过程。

在人生的一定阶段上,一个人必须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人,到底想要什么。

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但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

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

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

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有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

4、学会真正的休息。

闲暇和休息也是神圣的。

如果没有休息日,人类永远埋头劳作,会成为怎样没头脑的一种东西。

休息日给川流不息的日子规定了一个长短合宜的节奏,周期性地把我们的身体从劳作中解脱出来,同时也把我们的心智从功利中解脱出来,实为赐福人生之美事。

休息是神圣的,因为闲暇是生命的自由空间。

只是劳作,没有闲暇,人会丧失性灵,忘掉人生之根本。

当然,工作同样是神圣的。

无所作为的懒汉和没头没脑的工作狂乃是远离神圣的两极。

四、认同是逃避自我的一种形式。

当渴望处于某个模式中,恐惧就产生了。

活得没有恐惧,意味着活得没有特定的模式。

如果想要某种特定的生活方式,那本身就是恐惧之源。

人的困境就在于,渴望活在某个框架中。

那就不能打破那个框架吗?

只有当看到真相,才能打破它。

真相就是:

那个框架导致了恐惧,而恐惧又强化了那个框架。

如果说必须打破框架,因为想摆脱恐惧,那么就只是遵从了另一种模式,而那会导致更多的恐惧。

基于打破框架的欲望而采取的任何行动,只会制造出另一种模式,因而制造出恐惧。

怎样打破框架却不引发恐惧呢?

如果仅仅只是看着那个框架,不采取任何行动,那会怎样?

头脑本身就是那个框架、那个模式,它就活在它为自己制造的惯性模式中。

因此,头脑本身就是恐惧。

不管头脑做什么,都会强化旧有的模式或助长一个新的模式。

这意味着,头脑所做的摆脱恐惧的任何事情,都会导致恐惧。

恐惧找到了各种逃避的途径。

常见的一种就是认同。

不是吗?

认同国家,认同社会,认同观念。

认同是一个忘我的过程。

只要意识到“我”,我就知道会有痛苦、挣扎和无尽的恐惧。

但如果我能认同某个更伟大的东西、某个有意义的东西,就可以逃开“我”,至少暂时逃开。

因此,认同是逃避自我的一种形式,甚至美德也是如此。

追求美德的人,就是在逃避自我,并且他心胸狭隘。

那不是一颗具有美德的心,因为美德是一种无法追求的东西。

你越想变得高尚,就更加强化了自我、那个“我”。

恐惧,以不同的形式为我们大多数人所熟知,它必然会一直寻找替代品,因而必然加剧我们的挣扎。

你越认同一个替代品,就会越抓紧你本准备摆脱和弃绝的东西,因为恐惧如芒刺在背。

现在我们知道什么是恐惧了,恐惧就是对实情的不接纳。

我们必须了解“接纳”这个词,并不是要你努力接纳。

如果理解了实情,就不存在接纳的问题。

如果没有看清楚实情,那就会引发接纳的过程。

因此,恐惧就是对实情的不接纳。

丁俊贵

2023年1月28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377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390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967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344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41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492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97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74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32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08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184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837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20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07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56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74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