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秋,辽宁东港长安镇,一个叫王成德的人在砍柴归来途中,一块野塘边上的一坨巨大的黄色物体让他大吃一惊。他走近一看,发现那东西油汪汪的,好似一团大肥肉……
这荒山野岭的,突然出现这么一团东西,王成德一开始有点害怕,但他站在岸边观察了半天,那肉坨坨的东西似乎没啥动静,于是,他慢慢向那东西靠近。
王成德走近后,先是用脚试着踢了踢那东西,除了一股颤颤巍巍的反弹感,别无他样。王成德胆子也大了起来,他蹲下仔细观察了起来。
只见那东西外观确实像一大团肥肉,整体呈明黄色,局部多有暗红,颜色层次分明。
王成德赶紧用手触摸了下,可随后他的手指就缩了回来,他感觉那东西摸着特别冰凉,而且似乎有轻微收缩的感觉!
这下彻底给王成德整懵了,这团东西到底是什么?是活物还是死物?是蘑菇还是肉?
由于当时天快黑了,王成德赶着下山便没有再管这东西了。
一个月后的一天,王成德在家看电视,突然看到电视里有讲解“太岁”的视频,并且还附有各种各样的图片,而其中一张图片竟和自己月前在山上野塘边发现的那东西相差无几!
据电视里介绍,太岁称“肉灵芝”,是一种极其稀有且珍贵的存在,在古代那可是被当做长生不老药的,而且古籍《山海经》中对此物也有明确记载,说它具有“食之尽,寻复更生如故”的能力,据说,当年秦始皇派人寻找的灵药就是这玩意!
王成德一下子就蹦起来了:难道那团肉坨坨的东西是太岁?!
王成德来不及多想,赶紧向着后山跑去。等他来到上次发现那东西的地方时,全身汗透了,让他高兴的是,那东西竟然还在,只不过位置似乎有轻微变动……
而且,王成德发现,那东西比一个月前似乎干硬了许多,颜色也有些黯淡,表面多处已经出现了轻微的干瘪。王成德心想,这多半与近日干燥的天气有关。
王成德不管三七二十一,准备将它装进随身携带的蛇皮袋,可由于那物实在太大,竟不能直接装入袋口。王成德索性徒手将其粗略掰扯了下,很快,一大坨被他掰成了几小坨,随后悉数被他装入了袋子。
到家后,王成德赶紧将那些东西称量了下——140斤整!
随后,他将那东西全部倒入了一个大脚盆中,然后往里灌满水,没想到了第二天,这东西就恢复了“生机”,表面的色泽、质感跟一个月前王成德刚发现时一般模样,用手摸一摸,甚至更加柔软了。
尽管这东西与电视上自己看到的差不多,但王成德仍然不相信自己有这么好的运气竟能白捡这么大一坨。于是,他经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位专家,并将捡到的东西拍了许多照片发给了专家。
专家鉴定的结果出来了:王成德捡到的这坨肉乎乎的东西就是太岁!
听到这个好消息后,王成德异常高兴,对着专家连连作揖。而不久,这个消息不胫而走,很多村民听说王成德捡了个大宝贝,都跑到他家去参观。
村里一位80岁的老人在见到王成德的太岁后,表示自己活了大半辈子从来没见过这种东西,连连称奇。
很快,王成德捡到太岁的消息越传越广,很多数十公里外的人都驱车前往他家围观。一开始,大家都只是看,可随着到访者人数的增加,竟有人表示愿意花高价钱买些回去,可是他们开出的价格都没有让王成德满意。
王成德也因此被戏称为“辽宁太岁王”。
据说,有个石家庄的老板不辞辛苦赶来王家,表示愿意以每公斤几千元的价格将王成德那140斤的太岁全部买下,王成德还是没同意,他觉得价格还可以再高点。
果然,一周后,又有一个外地的老板联系上了王成德,表示愿以400万全部买下他的太岁,这回,王成德答应了,但是并没有全部卖,留下了一小部分,只卖了300万。
没想到,“幸运儿”并不止王成德一人!
2016年秋,王成德同村一个叫郑晶的人居然在王成德先前捡到太岁的那座山上也发现了一块,但这块小很多,经称量,只有20多斤。
虽然郑晶对王成德捡到一大块太岁的事情早有耳闻,但是这好事落到自己头上,他也很疑惑,为了验证自己手里太岁的真假,他当天就跑到了王成德家里,将自己挖到的和王家那块比对了下,发现还是有些区别的。
郑晶也找到了专家,并反映了相关情况,专家解释,王成德家的那块呈肉状,学名叫“肉状太岁”,而郑晶捡到的这块类似果冻的也是太岁,学名叫“水晶太岁”,都很珍贵。
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中就对太岁做了相关说明,称其为“本经上品”,说它能“补中、益精气,增智慧,久服轻身不老。”
后来,科学家解释,太岁其实是一种很难明确界定其生物类别的物质,因为科研结果显示,太岁是由粘菌、细菌和真菌三种菌类构成的一种稀有聚合体,其成分非常复杂。而且,科学家还发现,太岁不仅有植物的特点(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又有动物的特点(可以自己捕食微生物)。
科学家补充建议,太岁是一种争议性较大的生物,尽管古书对其多有记载,但它的具体药物功效怎样,存疑,为了安全起见,建议不要轻易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