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妹读经
一字一句读《论语》,第26天
原文阅读:
2.1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16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2.17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讲解: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会陷入迷惘蒙蔽;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陷入危途自误。
孔子说:过于严厉地攻击批评各种异端学说,这是有害的。
孔子说:仲由,我告诉你求知的真正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道。
启发思考:
这几句话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关于“学与思”的讨论,关于“知之与不知”的教导,肯定已经伴随着你几十年了(从你听到“学习”开始),孔子的这句名言也传颂了两千多年了。为什么学和思这么重要呢?今天我们跳出《论语》、跳出具体的学习和思考过程来探讨一下。
如果问,人类与其他物种能力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可能就要数“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了。人类婴儿极其脆弱,没有照料者完全不能生存;人类的成长依赖期又非常漫长,从十几岁早当家的孩子到二十几岁读书毕业开始工作,即使不算那种三四十岁的妈宝和巨婴,在十几年成长期,个体也不具备独立生存的能力。
但是,为什么一个婴儿长大成人后可以拥有相当强大的能力,综合实力超过绝大多数生命物种。简而言之,因为人类具备超强的学习能力,个体可以用几十年的生命历程学习人类社会几千年积累的知识技能和技巧。那么,一个人如果不具备学习能力(包括思考能力),是否还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人呢?显然,这个自然生命是无法完成“社会化”的过程,在社会性意义上,不能成为真正的“人”。如今,进入到百岁时代的多段式人生,个体“毕生发展”的需求和社会对个体“再社会化”的要求,都使得“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个体生存发展一种必须的选择。
这里的“学习能力”是一种广义的概念,甚至是放在生命演化过程的视角下的。当然,对孔子而言,更多的是把“学”放在人伦社会的框架中去探讨的,儒家思想中的“学以成人”更多侧重于人文教养、德行修为。
“学”的价值是毋庸自疑的,但是成长到一定时候或者说“学”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思”的重要性就更为突出了。人类对世界的改造和创造,最重大的影响力源于对所学(接受)的内容进行思考,同时,人还可以反思,思考自己的思考,即心理学中所谓的“元认知能力”,就是知道“认知的界限”,即知道自己知道什么和不知道什么,这也是主体性认知的起点。
我们还是跳出《论语》,甚至跳出人类社会,从地球的演化进程,来反思一下人类自身。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将日常生活打断,强行给予每个人一次明确的机会来反思。4月29日和30日,北师大组织的“非常状态下的生命政治反思”网络研讨会。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有老师提到了“人类世”。
“人类世”是什么?这是一种将地球系统科学与思考科技和全球管理新方式结合起来的理念。“人类世”这个概念最早由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荷兰大气化学家保罗·克鲁岑(Paul Crutzen)于2000年提出。他认为,地球已告别11700年前开始的地质年代“全新世”,开始了一个与更新世、全新世并列的地质学新纪元——“人类世”。科学家们认为,人类的活动已经彻底改变了地球,不仅仅是地表,而且连地质年代都改变了。他们表示,“人类世是一个时间、过程和地层的地质单位。”
姑且不论地质学家们对地球已经进入“人类世”的考察论证结果如何,但这种对人类自身和所处环境的认知探索和反思,都是人类独有的,向内探索和反思内心世界、向外探索和反思自然宇宙和社会。可以说,从“认识论”的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的生存世界,就是通过“学”和“思”的能力搭建的认知世界。
最后,简单说明一下,“攻乎异端,斯害已矣端”。到底“异端”是不是“祸害”,到底是要“攻击异端”,还是要“宽容异端”呢?由于古汉语的多义性,且《论语》是没有上下文的金句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学者说,纵观人类思想史,很多“异端”是新思想的萌芽状态,倾向于理解成宽容,不要过分地攻击异端,可能使思想具有兼容并包的成长性。无论是个人的思想体系建立,还是一种社会文化体系的发展,允许多种声音就是必要的和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