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说“我是为了孩子才……”这样的话

这段时间听课啊、读书啊,我越来越意识到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关系”对他们太重要了,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与老师、朋友的关系,与自己的关系,这些关系对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温暖的,正向的,孩子内心肯定会充满正能量,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和学习。假如家庭环境鸡飞狗跳,学校里老师不待见,又没有什么知心朋友,在这些负能量的包围下,孩子的内心肯定是冰冷的、退缩的,他对自己也是否定的、自卑的,导致没有能量去学习去交往。

我觉得我的认识进了一大步,去年我只是以为我们的家庭环境不好,导致孩子能量不足厌学,近些天又细想,孩子初三一年在学校里也很不开心,她多次跟我吐槽过,可我要么不回应,要么忽略她的感受。

在宿舍里,有一个成绩比她稍好的女生,个性较强,她极其看不惯这个女生盛气凌人的样子,俩人时有口角争端。这时我会劝她,不要总瞅着别人的毛病,先管好自己。在她眼里,班主任管理班级情绪化,处理事情有失公允,总是偏颇学习好的孩子。这时我又会说老师的不易,让她把心思放在自己的学习上。初三分班时,在初一和初二关系特别好的闺蜜都没有跟她分到一个班,现在虽然又交了好朋友,但感觉不贴心。

去年我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处理不当的严重性,直到最近反思,回想起她偶尔提起这些人或事还会愤愤不平。我后知后觉意识到孩子初三一年经历了家庭的变故,在学校人际关系也很糟糕,得不到最亲的人的支持和指导,她的处境实在是艰难啊!

孩子在初三的后半年不愿意走进学校,走进班级,还时时有炸了学校,撕了书本的暴力想法,想想那时是多么痛苦压抑!我当时只是以为学校管理太严格了,孩子学习压力大,需要放松休闲一段时间,没有认识到糟糕的人际关系对她的影响有多大。而且孩子当时的状态,除了我能理解一点(我深刻意识到她需要放松休息),其他人都是轮番来讲大道理,没有人能共情感受她的感受。

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我把我的想法跟她说了。

我:妈这段时间对你不愿意去学校有了点更深入的想法想跟你交流一下。

孩:你说吧!

我:我承认去年没有认识到你不愿意去学校还有人际关系方面的原因,妈妈没有去感受你的感受,没有在你最需要的时候给你关注和支持。妈妈一想起你去年在学校的状态就觉得你太不容易了!

(从去年到今年参加这么多的课程学习和心理咨询,最初的想法和目的当然是想修复我和她的亲子关系,调整好状态后重新走进校园。慢慢地随着学习的深入,我意识到了家长的改变和成长才是首要的)

我以为会跟她来一场深入的交流,没想到她听我说完,竟然很生气。

孩:你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那些人那些事我都不想提,你别在这儿瞎想了!

我:我以前做得不好,确实是妈妈欠缺爱和表达的能力,不是当时不在乎你,所以学习就是为了改变和提升的。

孩:你们家长有时候做点啥事就爱打着为了孩子的旗号,其实不过是你们自己感动了自己。你这样跟我说话,我感觉触摸不到你,你觉得你做了很多,但我还是觉得接收不到,有时候还感觉你又把我往外推了一把。

听着她的话,我知道又触到了她敏感的防御机制,每当我试图走近她的内心,想了解她的真实想法和感受的时候,她却把心门紧闭了。

孩:我觉得人都是自私的,你们家长不要一做了啥事就是为孩子做的,就是为孩子好,也不要总是受害者的样子。

不过我觉得咱俩的关系没有你说的那么不好,甚至比其他许多家庭的都好,你别整天总琢磨我心里的想法,你又变不成我肚子里的蛔虫。

我:孩子,你现在能清晰明确表达你的感受和想法就是很大的成长。妈妈也知道了我学习、咨询,不是为了你,肯定先是我自己的提升,我得对我自己负起责任,我得有让自己幸福快乐的能力。

走进心时代,做了心理咨询后,我在一点一点地寻找孩子缺失的“桌子腿”, 想让孩子这杯水平稳地放在桌子上。心理的成长谈何容易,有些道理从明白到做到中间还有一大段路要走。孩子今天的话可以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的一点误区,我们家长总以为做的一些事是为了孩子,但孩子偏偏没有接收到,为什么?因为我们总觉得我学习了,孩子就应该改变,我成长了,孩子就应该进步。家长可能真的在演一场“父母努力了,孩子就应该改变”的自恋剧情,但是孩子根本没有入戏。

在孩子面前承认自私才更真实,父母自己如果都没有让自己幸福快乐的能力,你谈何说让孩子幸福快乐。如果父母自己真的不幸福,不快乐,爱你的孩子怎敢去幸福快乐!我觉得真像就是:真实地去活出自己,努力做孩子的榜样,去影响孩子而不是总是试图去改变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