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渐渐发现自己原有的价值观大多都是错的,脑子里固有的认知,基础观念,思维方式就像经历一场车祸,变得面目全非,试想那是一种什么感觉,不过这种感觉,这种改变,也让整个人变得更通透,更自由。
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专栏里打磨的第二个概念— 付费就是捡便宜。
首先,把专栏内容的精华小结如下:
注意力>时间>金钱。
凡是能用钱买来的时间就是便宜的;凡是能用时间换来的注意力持续就是有价值的。
为恰当的产品或者服务支付恰当的费用,以便换取时间或者效率,其实不仅仅是对创造者的尊重,更深层次上,是对自己的尊重,对自己未来的尊重——这不是上纲上线,并且,还是那句话:这不是情怀泛滥,这就是冷冰冰的计算而已。
在没有接触这个专栏之前,我头脑里是没有「付费」这个概念的,因为我觉得钱得来不容易,每一分钱都是辛苦挣得的,所以我很少打车,很少花钱去买别人的服务,更不会付费购买正版软件,总之,能免费得来的绝不花钱购买。
但是,在明白了注意力是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和财富之后,我慢慢开始理解并体会到「付费就是捡便宜」的道理。
我还清晰记得自己第一次为知识付费的心路历程,那时候,弟弟把这个专栏推荐给我,我看完了几篇之后真心觉得不错,但是让我花费199元购买,还是舍不得,于是我让弟弟把每天更新的专栏文章转发给我,但有的时候弟弟工作忙,会忘记,而且在微信聊天界面下打开专栏链接很是麻烦,干脆就自己也订阅一份吧,转念又觉得不行,毕竟网络上那么多免费的公众号、公开课等资源可供学习,付费阅读专栏还是不太能接受,就这样纠结着,犹豫着,几个月过去了,终于有一天下定了决心,按下那个支付按钮,从此一发不可收,正式开启了我的知识付费之旅。
现在在我看来,这些付费都是值得的,「得到」在我心里能称得上是最好的知识服务商。尽管网络上对知识付费褒贬不一,但于我而言,这不失为一件「付费就是捡便宜」的事情。在这个信息庞杂的时代,精选优质内容然后付费,无疑为自己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注意力,也培养了大脑的降噪机制,使自己能够进行高质量的思考和输入。
有了一些付费经历后,也尝到了付费的好处,后来我再付费购买软件、产品和一些服务的时候就爽快多了。所以很多事情,真的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才能知道另一个世界的样子。
几年前,我买了一个笔记本电脑,当时想着自己不打游戏,只是普通的办公,所以一般配置的、便宜些的就可以,结果买回来后内存小,速度慢,各种不如意,很快就后悔了,扔了太可惜,凑合用的话办公效率实在低下,这个让我用不痛不痒的钱买回来的物品很快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前段时间,当我再次需要买电脑的时候,我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和注意力在做选择上,也没有之前的各种犹豫,非常痛快地做了决定。因为李笑来老师在专栏里答复了一位为买电脑问题纠结的读者,他说我们在工具上省下的钱,最后都会变成麻烦回来纠缠你。同时,我也认同他给读者的购物原则,那就是,在你的经济能力承受范围内,选最贵的。这个原则不一定每一次都管用,但绝对是效率最高的。
所以,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该慢慢建立自己的原则、方法,有了这些原则和方法,我们的人生会变得更加高效,圆满。
几个月前,一位朋友,二胎全职妈妈,写给一位焦虑的妈妈 写给一位曾经焦虑的妈妈 向我抱怨,她说她老公没有时间和精力在孩子的事情上给她搭把手,她被两个孩子和永远做不完的家务搞得心力交瘁,生活的琐碎与忙碌让她脾气越来越暴躁,也不可避免地常常把情绪转嫁给两个孩子,考虑到他们的家庭条件,我马上建议她去找个清洁工阿姨,毕竟这点钱对她来说实在算不了什么,这样她就可以从繁重的家务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做些自己喜欢的事,同时也不用再抱怨老公不帮她分担家务。
后来,「付费就是捡便宜」再次应验了,没有了家务琐事的烦扰,这位朋友心情好了,气儿顺了,老公看起来体贴了,孩子也似乎可爱、懂事了,所以,花点钱就能解决那么多看似无解的问题,何乐而不为呢?
很多人为了省时间,不坐地铁而选择打车,然后在车上做着和地铁上一样的事情:看剧,刷朋友圈、刷微博。
这不叫省时间,这叫换个舒服的方式浪费时间。
总之,注意力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有时候我们需要用金钱来换取时间和注意力,这里最关键的问题是,换取的时间和注意力用在哪里呢,毋庸置疑,当然要用在我们自身的成长上。至于做什么,如何做才能让自己成长,这需要我们每个人认真思考。
作者| 蔡智慧
80后,大学教师,七岁孩子的妈妈,热爱阅读和写作,相信写作+工作,越写越快乐!
在自我成长的路上后知后觉,不想再接受既不精彩又不糟糕的人生,所以正式开启我的学习、认知之旅。
学习的过程很漫长,开始更不容易,让我们一起见证积累的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