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了篇文章,觉得甚是有趣,题目就叫《如何证明自己不是精神病》。是说有一个“惊人院”开业,有免费的床铺体验,去体验的从科学家到文学编辑,流浪汉等各色各样的人都有。去到“惊人院”之后的人觉得那里简直就是一个天堂,免费的食宿、空调,还有人照顾着,吃穿用度样样不缺,所以待了一个星期左右大家都不想出去了。直到第一个想出去的人受到了阻碍,大家才看清合同上的第二十一条:“只有证明自己没有精神病的人才可以出去”,所以小说家写起了小说,科学家证明起了定律,流浪汉谈起了诗和远方,只有234号床的那个真正的患者什么都没有做,像往常一样喝茶,看书,睡觉。最后那些积极证明着自己的体验者们越来越焦虑,越来越崩溃以至于最后成了真正的患者,而234号床的精神病人却顺利离开了“惊人院”。
其实从体验者们积极证明着自己不是精神病人开始我就看到了结局的走向,因为没有一个正常人会去证明自己不是精神病人。就像马云不用证明自己多有钱一样,记得在一个采访节目中马云说自己已经很多年没有拿过工资了,他从来不碰钱。看看,有钱人想做的都是如何证明自己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有钱,而那些带着大金链子,镶着大金牙,左拥右抱着年轻貌美女郎的暴发户们才时时刻刻想着如何炫富。
村上春树在谈跑步里提到当初他开始写小说可不是为了证明他能成为什么小说家,我猜测可能是到了那个阶段了吧,阅读的深度和广度都到了一定程度,阅历也够丰富。他是为了成为他自己而开始写小说的。我很喜欢他书里说的一句话:“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怎么也长久不了”,我们是为了过自己的生活而长存于世,而不仅仅是为了向别人证明我们是个正常人。那样用力地去说服别人、去取悦别人的结果往往只有别人不断加深的质疑和不屑。
还有一点体会是慢节奏的生活才能带来更长久的原动力。就像你喜欢吃一盘菜你不需要一下子就全部吃完,你喜欢一个人也不需要时时刻刻都粘在ta身边一样。太快的囫囵吞枣带来的往往不是什么美好的体验,就像一个人喜欢看书,但他并不想一天就看完所有自己喜欢的书,我喜欢写作,但也是跟随心情起伏去写,没有压力也没有急功近利,所以我写了很多很多年,也还会继续写很多很多年记录心情和生活的文字。等到白发苍苍时再去翻阅曾经笔尖触动时的那一瞬间心动。
如何证明自己不是精神病呢?我想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的人都应该算正常吧。不过我也许就是那个不太正常的脑子,不然怎么会认真思考起这个问题呢?!突然想起蔡澜先生原来思考过如何选择最好的死亡方式这样类似的问题,我就觉得仔细思考思考这样脑洞大的问题也是寻找生活乐趣的一种方式。蔡澜先生说想选择吃相生相克的食物来毒死自己(冷汗ing)。那如果让我来思考如何证明自己不是精神病这样的脑洞问题,我可能会选择就安安心心做个精神病人吧,不过也有时间限制,时间太长容易忘记自己的本质是个正常人,所以先和家人、医院签个协议,每次做精神病人的时间不能超过半年。
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