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描述】
焦虑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是指过度敏感、多虑,缺乏自信心,因微小事情而过度焦虑,烦躁不安,担心害怕,紧张恐惧,颇似成语中的杞人忧天。
小坤本来是个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今年随父母调动工作而转入一所新学校。在新的环境中,这个孩子产生了焦虑情绪,担心自己与同学相处不好,担心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如人家,还担心陌生的同学会瞧不起她。小坤整天把自己搞得很紧张,心理压力加大,学习成绩反而下降,这使她更加焦虑了。
【分析】
研究表明,我国有焦虑情绪的儿童占24.78%,而且受焦虑情绪困扰的儿童青少年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焦虑问题已成为国内儿童青少年最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之一。
另外,许多专门研究心理健康的学者已经意识到,孩子早期的焦虑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干预,就会持续发展,甚至贯穿于人的整个一生。如果能查明焦虑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影响焦虑产生的因素,采取切实有效的针对性教育干预措施,就可以减少或者避免焦虑的困绕。
【提问】造成孩子心理焦虑的原因有哪些?该怎么纠正呢?
焦虑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是指过度敏感、多虑,缺乏自信心,因微小事情而过度焦虑,烦躁不安,担心害怕,紧张恐惧,颇似成语中的杞人忧天。
这种孩子对外界事物,比一般的孩子敏感、多虑。他们常是一些温顺、老实、负责任、守纪律的孩子,但缺乏自信心,心理脆弱。他们是父母心目中的乖孩子,受到宠爱。他们平时克制自己的能力较强,自尊心亦强,对待事物十分认真、负责,但过分紧张。特别对于陌生环境、陌生事物,就易出现焦虑反应,惶恐不安。
据研究,儿童焦虑症患者固然与其自身的先天素质有关,但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父母对孩子过度溺爱。
孩子在家中百依百顺,一日走出家庭,在社会上或学校中碰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时,容易产生过度焦虑。
2、父母期望值过高。
有的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不考虑自己的要求是否超过了孩子的负荷能力,以致孩子成天处于紧张状态,时间长了,孩子就变得过度焦虑。
3、家庭不和睦。
有的父母离婚,还有的整日打架吵架,让孩子在矛盾重重的环境中而产生环境焦虑。
4、学校的教育方法不当,过度地追求高分数、高升学率等,教学内容过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孩子负担过重,接受不了,都容易造成孩子的过度焦虑。
激烈的竞争、繁重的学业、单调的生活、家庭问题及精疲力尽的父母,让孩子在压力下忧心忡忡。
【纠正方法】
第1步:及时沟通。
发现孩子有焦虑现象,父母应及时与孩子沟通。
第2步:了解实情。
父母要认真听取孩子的苦衷和实情,及时掌握相关情况。
第3步:分析原因。
找出引发焦虑的原因。就是要查明孩子的压力从何而来。
第4步:调整心态。
帮助孩子出谋划策,调整心态,勇敢面对现实,积极想办法改变现实。
第5步:有效干预。
对于比较严重的问题,父母可以出面干预,但一定要摆正位置,自己是帮助者,不能包办代替。否则,孩子会越来越胆小,越来越为不必要的事情焦虑。
第6步:巧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