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傅雷家书,收获和思考很多,并不是第一次读,但今天读来似乎更意味深长。
傅雷对孩子的教育首先定位在人格教育上,而把知识与技术的传授看做其次。把艺术教育当做全面教育的一部分。而对音乐的教育,奠定在全面的文学艺术修养为基础上。这些都让我深为钦佩。在应试教育的今天,我们本末倒置的将学习知识和技术视为最高目标,而忽略了人格的培养,不仅仅出现了优等生自杀的案例,更有知识渊博之人沦落为制造罪恶的始作俑者。工作繁忙的傅雷,严于律己,并每日坚持读书,还不忘与千里之外的儿子沟通,留下了这些珍贵的书信,有提醒他生活习惯的被傅雷称之为“重要的事”的,还包括了如何行走站立,餐桌礼仪等等细节,更多的是交流对音乐和文学的感悟,学习的方法和技能,还有为人处事的谦和和儒雅。
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有一个细节,傅雷要求儿子写信分析自己弹琴成绩的感受和短处,说“这种自我批评的功夫好比一面镜子,对自己的进步有很大的帮助,而把自己的思想写下来,比着光在脑中空想是不同的,写下来需要正确精密的思想,所以写在纸上的,格外深刻。”而对于人家的赞美,也不必怕有自吹自擂的嫌疑而不敢接受,这像极了武校让我们写的亲子日记,写出自己的不足,肯定孩子的优点,写的过程是认真而深刻的思考,有思考就会有转变。而对孩子闪光点的及时肯定,是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土生根。这些再一次坚定了我继续写下去的信心,也借助傅老的理论完善了我的观念。
想想对两个孩子的教育,都紧紧停留在学习知识上,而心甘情愿的告诉孩子,家务我来干,你们学好习就行了,所以经常会对上高中了仍然贪玩的女儿要成绩,要分数,经常会用我的辛苦企图激发孩子的奋发之心,殊不知没有了土壤的植株是难以舒展出嫩叶的。而父母和周围环境的熏陶,能深深的化入孩子的心灵,成为他个性的一部分,人格的一部分,从而刻上了不同的烙印。
儿子今天放假了,叽叽喳喳的汇报喜讯,对于取得的成绩我和孩子同样欣喜,也不忘明日一起分析不足的地方和存在的缺点。就明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