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人们有时难免不会遇到一些尴尬的事。要想避免尴尬,贵在博学与机灵。
清朝乾隆年间,杨州有个名叫谈福果的商人,他喝的墨水虽不多,却热忠附庸风雅,偏爱与文人学士交往,买弄才学。有一天,他大宴宾客,席间有人提议用“飞、红”二字作酒令赋诗,以助酒兴。轮到他时,他见屋子窗外有随风飘拽的几棵柳树,便胡诌一句:“柳絮飞来片片红”,这显然是一句不合常理的糊涂话,柳絮怎么会是红色?并且还是片片红呢?众宾客一阵喧哗,大笑不止。这时众宾客中,有一位风度翩翩、出口成章,名叫金农的诗人站出来为谈福果解围了。他说,我曾记有这么一首诗:“廿四桥边廿四凤,凭栏犹记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其实,这并不是古人之诗,而是诗人金农即席之作。一句本来十分荒唐、不合常理的糊涂话,经博学多才的金衣巧妙地用三句诗作铺垫,就成了有夕阳、有桃花作陪衬,有景如画,表现优美意境的佳作妙诗。
我还曾听过这样一则笑话,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一对青工结婚,婚礼仪式进行中,婚礼主持人邀请一位青工工友、德高望重的老人致结婚祝词,老工人虽阅历丰富、为人机灵,却识字不多。当他拿起主持人递过的话筒,照着主持人为他起草的祝词稿一字一板地念到末尾时,忽然提高嗓门大声说:“祝新婚夫妻白头偕老,始终不偷。”主持人一听,不对啊,我写的是“始终不渝”,怎么念成了“始终不偷”?忙叫老工人纠正。哪知老工人却振振有词:“始终不偷,没错。你想想看,夫妻两白头偕老就要做到:工作上尽职尽责、争当模范不偷懒;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不偷闲;生活上相亲相爱,始终专一不偷情。”老工人一说完,婚礼全场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
诗人金农贵在“饱读诗书,出口成章”,从而为谈福果解了尴尬之围;老工人贵在“经多世事,阅历丰富”为自己巧解尴尬之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