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未必意味着光明,太阳也无非是一颗晨星而已,只有在我们醒着时,才是真正的破晓。
——梭罗•《瓦尔登湖》
我时常在思考,是什么样的因素,导致我现在的困窘,是骨子里的优柔寡断,还是性格中的无病呻吟。
高中三年,整个人浑浑噩噩却又无处安放。
我后来想了很久,如何用一个贴切的词描述这种状态
我管这个状态叫做 饱含渴望的迷茫
是早早明白道理却又缺乏毅力去付出行动的懦弱。
是制定目标又缺乏定力去坚守的无力。
是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却困囿于自己的狭窄圈层中,在原地不停打转、停滞不前的悲哀。
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中有这样的一段话:
“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如果他很早就洞察人事、谙于世故,如果他很快就懂得如何与人交接、周旋,胸有成竹地步入社会,那么不论从理智还是道德的角度来考虑,这都是一个不好的迹象。这预示着他的本性平庸。”
渴望着为梦想孤注一掷,同时又害怕最后成为鲁迅笔下的骆驼祥子,在外部环境的重压下终于放弃了自己,选择苟且地过活。
我竟然也在日复一日的观望中竟然也选择不选择,任由平庸蔓延,蹉跎了岁月。
可能是缺少现实的残酷来冲洗这该死的平庸,有些时候,只有血淋淋的教训才能教会一个人如何成长。
那是在去年高三毕业后的暑假日子。
或许有些东西必须付出代价,有些东西必须深刻审视,有些东西必须让人感到不敢承受。
人才会有所改变。
18年6月末,高考放榜,作为一个全市最差中学里的学生,成绩自然不可能过于理想,可怕的是周围的人从来不感到这是多么令人难以启齿和难以接受的事情。
那天毕业典礼,报告厅里。
周围的同学乐呵地聊着未来如何如何,有的说子承父业,有的说着还年轻可以再去大学打发几年时间,有的唾沫横飞地说着以后会如何飞黄腾达。
看着他们加上肢体动作的左右比划,勾肩搭背着的谈笑风生,还有眉目里面的“真情实感”。
他们的举止触痛到了我内心的 。
我不禁想反问一句。
是什么东西给的保障?是什么样的自我认知给的自信?
是每天课上玩手机,晚上熬夜?是上课瞌睡,虚度光阴呢?还是把该做的事情一拖再拖,不停为明天赊账呢?
众多念头的升起让我开始回想
在这高中三年里,有些时候甚至感觉自己也要被同化。有时候沉默少语,独活于自己的精神世界,有时候又不得不融入其中,麻痹自己,得过且过。
我真的感到不适了。
他们叙说着那些不切实际的话题,想要拉我一起聊聊,碍于同学之间的情面,我把我皱紧了的眉头放松下来,只是笑了一笑并没有说话。
他们继续讨论起了他们的“美好梦想”我趁机背过脸去,因为伴随着的是
一种想吐的恶心,是恨不得把早上匆忙吃下去的煎饼果子连同我胃内的胃酸,还有我满腔的愤恨一起全部吐出来的恶心。
为什么有些人,甚至是大多数人会成为这个样子,不知道自己有多差劲,反而沾沾自喜,引以为豪!
我也不忍与同学分享这一残酷的现实。
但那一瞬间,我想我不要这样,我不可以这样,这样不行。
那样肤浅地苟活着的生活,不是我对生命的定义。
可是我没有发作,我竟然奇迹般地忍受了。可能是不想让所有人来一起承受我精神上的重量,可能是担心有些人反而会认为是我卖弄矫情,故作深沉。
我不想戳破最后这一点人与人之间的体面。
我欲言又止,选择再次低下了我那骄傲的头颅,选择沉默。
报告厅里,校长在上面说着无关紧要的话,同学们各自聊各自的。主席台上的校长,同学,还有我。
似乎成了三个完全独立的世界,毫不相干,各自机械化并毫无意义地运转着。
我对这种情形感到一阵无力的疲倦。
对于这个不堪入目的分数,我真的无法接受。
我不想和周围的人一样,选择被动接受,而不思进取,生命不应该是这样的。
我回想起这三年来梦想高于现实的青春年华,文艺高过庸俗的懵懂岁月。
我真的不甘心啊
我想我要去复读了。
复读!
复读!
复读!
像在漫长的黑夜里沉浸了太久的迷路人渴望光亮一般,像因久旱而皲裂的大地渴求甘霖一般。
我牢牢地抓住了
抓住了这淡到无形的荒诞。
驱使这个念头在心中不断狂舞。
不断地告诉自己
再来一年
再来一次
要为之前的碌碌无为付出代价!
百般念头在心中千折百转之后,心中的焦虑和苦痛似乎有所安放。
就好像迷路的人突然有了方向感。
我庆幸自己那一刻做出的选择,
也多谢那一刻的觉醒。
那天后面的事情我忘了,似乎是也很高兴地和同学一一作别,对他们表达了我的美好祝愿,希望他们以后都能有美好的前程。
希望他们想要的和实际拥有的东西是一样的吧,希望他们能好好拥抱自己想要的生活。
感谢自己在那一天所下的决心,
生活值得我们去为之全力争取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