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磨砺是最好的成长催化剂 《小舍得》里南俪和田雨兰疯魔似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被很多网友吐槽,片子前半部门都在吐槽田雨兰格局小,自己没本事上个三流大学,非要对梦想的压力全部都放在子悠身上,都在唱多子悠的辛苦与不易,都在欣赏南俪的大气和育儿理念,但是随着剧情的推进南俪失去了总监的职位,学历成了南俪升职的天花板,南俪变得和田雨兰一样疯狂,为了学区房准备和老公离婚,为了抓孩子学习果断暂停孩子的一切业余爱好,为了孩子有个好成绩不惜请求自己曾经最看不上的填鸭是教育的代表人钟老师来给孩子上课。南俪的这一切疯狂的转变甚至惊呆了田雨兰,南俪把她的职场焦虑完全压在夏欢欢和超超身上,硬生生的把自己变成了只喜欢100分宝宝的妈妈。 田雨兰和职场失利的南俪都是因为经过了生活的磨砺,才那么看中成绩的,看中好的大学,他们希望子女不要重复他们的艰难,至少在不步入社会时能有一个好的敲门砖,但孩子怎么会懂得这其中的道理呢?他们向往无忧无虑的童年,向往父母的慈爱,可这些都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
剧中米桃懂得父母的艰难和不易,米桃懂事引来网友的心酸,同一个班级的孩子米桃吃过生活的苦,知道珍惜,每天努力学习,努力生活,但是米桃并不完全快乐,他深度接触欢欢的生活后她更加明白自己的处境,米桃同样觉得学习很苦,所以她的梦想是当一个好妈妈,每天陪在孩子身边,陪孩子做各种想做的事情。哪有什么只爱学习的孩子,不过是别人家的孩子比你家的孩子吃过或看过更多的生活苦楚,有了想要改变生活的目标,更能从内心里明白现在的苦与未来的苦哪个更苦。 学习分为主动学和被动学,被家长胁迫学习的孩子,在努力也顶多是个好学生,只有能够主动学习的孩子才是尖子生,很多时候一味的狠抓学习,倒不如拿点时间来让孩子慢慢体会为什么要学习来的更加实际。
我有一个妹妹,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在市区重点学校上学,学习成绩不错,同时还是班里的班干部,妈妈是英语老师,没有逼着孩子上什么外教课、中教课,可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很高,小学一年级口语交流已经无障碍,妈妈请美国的英国的小朋友每周末来家里玩,上午不能讲中文,下午不能讲英文,这样两个小朋友各取所需,都完成了语言关的修炼,为了更好沟通交流,两个小朋友都很努力,周一到周五还在上幼儿园的妹妹放学就要求母亲给她放《走遍美国》的学习光盘,就为周末能够和好朋友顺利交流,可想而知孩子的英文水平在上学期间一直都是班里的佼佼者。后来在上初一的时候学校组织夏令营,妹妹参加了美国的一期夏令营活动,回来后跟妈妈说:我很喜欢美国的生活氛围,我想上美国的大学。妈妈淡淡的说:你只要能够靠自己拿到美国优质大学的入学通知书,我和你父亲可以同意你的计划。自此妹妹初中三年和高中三年的学习变化非常大,从小学的催着学,赶着学,竟然变成了催着睡、轰着睡,学习排名从班级前三,变成了年级前三,真真应了那句爸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了,也成了别人家的小孩儿。
给孩子一个可以预期的未来,让孩子有一个长远的人生目标,远比让孩子没有目标的学习效果更好,内动力远大于外力。当然孩子教育方式有很多种,田雨兰、南俪的是一种,但却不是最可取的,拔苗似的学习不在现阶段出现问题也会在工作生活中出问题,目标式学习可以很好的改变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