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略了的宝藏
竹林深处
两天前的傍晚,热浪滚滚,入伏后,气温居高不下,每天都维持在43度以上,陈仓大地的高温已仅次于火炉之地的新疆吐鲁番,而稳稳的位居全国第二……
晚饭后在渭河公园的河堤边散步,迎面走来了一位熟人,闲聊时她提及自家亲戚家的孩子,不喜欢看家里给买的各类书籍,却对一些冷门的书,对学习上没有帮助的,八竿子打不着的一些书籍,却如同亲姥姥般的情有独钟,且每每的废寝忘食,他的家长几次藏匿,转移都被他给找到了,因怕耽误他的功课,无奈之下他的家人竟把那些书本给焚之一炬了……
我说,孩子的家长也许断送了他孩子将来的一个努力方向,换言之就是孩子并不遥远的一个触手可及的前途,或许被他们这冲动的一把火给葬送掉了呢……
探索来源于兴趣,兴趣的原动力就是好奇,这是发现一切未知领域里的一把钥匙……
此刻,一个六七岁的顽童捧着一串儿绿葡萄从我的身边跑过,我记忆的闸门缓缓的被拉开了,看着那串绿油油的马奶子葡萄,便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一桩往事来了……
小时候的我,特别喜欢看书,70年代的书籍,适合少儿类的书籍,已被那个时代给过滤的,全部带上了时代的印记,新华书店的儿童绘本甚至是连环画册的扉页上也都印有主席的语录或者是阶级斗争之类的标语口号,那时的我特别的喜欢看书,待我识字率达到了七八百左右的小学三年级时,就把家里能看的书几乎给阅读了个遍,书柜儿里《毛选五卷》《列宁选集》,《哲学与辩证唯物主义》,《社会经济学》等等,甚至连老爸订阅的报纸《参考消息》也每期不落的看完,每个角角落落甚至报缝都不会遗忘的……
暑假的一个下午,写完暑期作业的我,无所事事,终于想起好像在一次老妈打扫卫生整理书籍时,似乎看到过几本儿,诸如古旧版《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还有《林海雪原》《红岩》等的一些近代的书籍……
这些书籍之中的一些读本在当时是不允许公开发行的……
所以,母亲是不允许我触碰那个带了锁子的一个书箱的……
那个夏季的下午,我就想在院里凉爽的那个大大的藤架下的马奶子葡萄树下的躺椅上捧着半个西瓜,惬意的用勺子挖着,看它一个下午的书,因此就寻思着找上几本书来打发午后的时光……
小时候家里有古籍医案,是那种用毛笔小楷,繁体字书写的竖行,由右向左翻的那种泛黄的厚宣纸的线装体书本;
那个暑假的下午,我蠢蠢欲动的特别的想找本老妈的藏书看看,可我找遍了家中的角落也没有发现想看的那些个书,终于在床下一个不起眼儿的小木箱中发现了一些名为医案的卷本;一时间好奇与窥视之心占据了我的大脑;
我便蹲在床下倒退着身体挪出了那只小木箱子,擦去那只长方形的小箱子上的灰尘,慢慢的打开了;
不足10岁的我,开始一页页的翻着软踏踏的古籍医案,带着好奇,囫囵吞枣般的,连猜带自我感悟般的翻看着文言文间白话穿插着的几本医案记录,竟然对一种“妇人之疾患”——妇科常见疾病的好几例记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即便有了一种奇妙的了解欲与探求,当完整的串联起这些十六七岁至四十几岁之间的所有妇人的病例及治疗方法时,便有了一种清晰的思路;这种疾病的诱因与治疗方式,便在哪个午后的炎炎夏季里已熟记于心了;
说来,真有些不可思议,在以后成长的岁月中,每当我碰到女伴中有此类疾病的发作时,我心中便会涌现出至少有三种以上,且不同于普通治疗的又极为简便的应对方案来,随便使用其中的一种,便能在她们的惊讶中,立竿见影般的化解掉了,前一刻还眉头紧蹙,手捂下腹的她们,这一刻便阴云消散,笑容明媚了;
这些杀手锏般的妙招和医治方法,就是儿时的那个暑假,在葡萄树架下,一个下午无聊时光中的医苑撷英哦……
时光似乎与我开了个玩笑,兜兜转转中,在1999年的又一个夏日里,我终于默默的捧起了那些泛黄的古籍医书,拿起了银针,在自己的身上一针针的体验经络传导之走向与酸麻胀痛之触感;
走出家门,五岳三山遍访高人,以道医为主,兼习了各个少数民族之所长,藏医,蒙医,苗医,壮医,以及近代名医名家……除常规医治手法外,潜心感悟各类疑难杂症的祛除之术,治愈了不计其数的各类患者,又集众家之所长并一发而不可收的在不断研习家传医技精华外,快速而有效的治愈了大量的各类疑难杂症;
我想,这些都与多年前的那个下午的好奇心的驱使与浓浓兴致下的未知探索是分不开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