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影片,我问你,什么是“肝脏”?
从结局说起,“盲人”调音师看见一根兔头拐杖,编造一个道德制高点的兔子故事,来重塑过去。
男主角阿卡什紧握前女友苏菲的手:来杯咖啡吗,说来话长。
这里很像电影无双,画家看见了陪送员,编造一个心狠手辣的高智商犯罪分子,来隐藏身份。
无双的结局非常可悲:连阮文的爱情都是画家自欺欺人。
阮文小姐手持一张照片眉头紧锁:我认识,他是我的邻居。
画家心里臆想的爱情,弥天大谎不过聊以慰心安。他在大玻璃房顶,看见那个遥不可及的漂亮女人,拥吻才华横溢的外国男人。而自己,却是那个只能拥有漂亮女人温柔微笑示好的邻居。
他一个人站着,哀自己不幸,怒自己不争。阮文——画家抱以所有情感寄予的“白月光”,越是礼貌待他,他越是憎恨社会。
画家就是一个liver——生活者,他用惊天动地的犯罪来逃避心里的空洞,得到了名扬江湖的罪犯身份和大笔金银财产,但仍然没有得到那份寄予。可以说,他不能摆脱和所有芸芸众生、无名小卒一样仰仗肝脏的生命。“肝脏”的重量把他从虚构的梦境拉回残酷现实。到头来他还是一个人,孤单并且卑微。
调音师,一样是一个大才。真假画家,真假阮文;真盲假盲,话里话外。很多方面神作《调音师》和《无双》异曲同工。
电影有一个点,纹神婆的女人问阿卡什:打电话吗,你至少有一个亲人,有女朋友,有朋友吧。
阿卡什愣了愣,然后说他没有。
阿卡什是一个人啊,人前太多次热闹地演奏,身后多少回孤单地回家。他唯一的至亲,是一只在危急时刻用来脱身的“挡箭猫”。
因为是一个人,阿卡什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也没有什么前程无忧。他假以艺术之名做盲人,实则是因为什么?眼盲的身份,可以得到社会温柔优待,可以接近他原本遥不可及的寄予,久而久之,阿卡什以这种方式逃避他不值一提的卑微。
结局,伦敦街头,“盲人”看见一个易拉罐,用兔头盲杖打飞。
显然结局是一个讽刺,观众于是知道,阿卡什没有盲,故技重施,他在装瞎。
细想阿卡什的兔子故事,漏洞百出。盲人如何得知让西米车毁人亡的是一只兔子?荒山野岭的农夫又怎么会大发慈悲施舍一个盲人。只身前往伦敦摇身一变艺术明星更是天方夜谭……
电影留下很多猜测——阿卡什是否同医生把西米交给酋长去卖肝脏救女,分一杯1000万的羹,然后换上西米的眼角膜,来伦敦重新开始自己的艺术。
或者他开枪打死了医生,他自己就是那只绝地逢生的盲眼兔子,劫后余生,再交易西米独享6000万的成。
总之,他用假的兔子故事,再一次,骗了苏菲。
为什么呢?回想阿卡什的四次选择。
第一次,他在目睹凶杀案之后,曾良心发现去报警,却发现连警察也是那个犯罪分子,那时候他是害怕和怀疑的,他满肚子的话,无人可讲。当晚他在表演结束后,径自离开,深交的女朋友追出来拉住他,让阿卡什告诉她发生了什么。而阿卡什却选择沉默,他孤单地回家,选择继续隐瞒真相。因为那一次,在性命危险和道德水准之间,他权衡利弊,选择了欺骗苏菲以保全自己的道德高度,牺牲的只是死亡真相和恋爱的热情。
第二次,在警察局签字,他数次幻想着揭发淫妇奸夫,最后却仍然沉默签字。因为那一次,他要保全自己性命,保全别人眼里他的道德高度,牺牲的只是自己的良知,而这件事他早已习惯,无关痛痒。
第三次,他亲眼目睹邻居太太被西米从高楼推下,临危之际,他低下身子,又镇定自若地问候。他沉默地听小女儿悲悯道:她真的是很好的邻居太太。因为那一次,他自认为已经回头无岸,只能一错再错,何况他牺牲的只是别人的生死和自己良心不安的愧疚,他还是那个天才盲人调音师。
第四次,告别了混乱的印度社会,和那些污点还有人命都划清界限。他只身前往伦敦,假以艺术梦的名义继续做着自己的盲人调音师。却遇见了苏菲,苏菲只是前女友的身份,他却在苏菲和自己,过去和今天,再次权衡,他再一次选择欺骗,他希望在这个也可以作为自己的“白月光”的女人心里,树立一个道德完美,只是生活不幸的悲壮的、励志的形象。甚至,他想要假以盲人的身份和过去一样,获得更多——比如再一次邀请苏菲去看表演,进入他的世界。
阿卡什是一只狡猾的兔子,躲过了猎人的枪口,可惜说白了,兔子不过是只身一人在危机四伏的麦田里逃。
阿卡什也是一个liver——生活者,惊天动地的故事末尾,他仍然没有填补上心里的洞,在新的伦敦,他又成为孤单一个人。他不是故技重施,是自欺欺人。阿卡什早已离不开盲人这个身份,不得不用“故技”逃避自己不堪入目的人性和过去。
拿着盲杖的天才调音师,得到太多的夸赞和尊敬。那些温暖关怀,都是那些他原本得不到的寄予。
可是,在灯光幽幽的小街角,人群稀稀零零地团聚分离,阿卡什一个人走,回想荒唐的故事,回想瞒天过海不能回头的谎言,他觉得戏谑,他踢飞一个易拉罐来嘲笑自己没有一颗肝脏重的卑微人性。这场肝脏较量,胜负已定。
看完影片,告诉你,“生命取决于肝脏”,“肝脏”是生活者无法摆脱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