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浮躁的年代。
大抵上,大家痛恨的是“慢”,希望什么都快一点,再快一点。
火车晚点,航班延误,都能令人急的跳脚骂娘,就算是路上行人,也是脚步匆匆。快不一定好,但慢却令人不可忍受,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为了快,大家都很忙。每个人的时间都非常金贵,“一秒钟几十万上下”,在如今这个时代,已经不是一个笑话。
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他们在忙些什么。无事也忙,有事也忙,就算躺在床上,心里头还有十万八千个跑马灯不停地转啊转。吃不下,睡不着,夙夜兴寐,日理万机。心内一团焦火,时刻烧灼,如入火宅,烦恼自生。
忙,忙,忙,你有多久不曾静下心来想过——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这是病,得治。
人们的浮躁病,不过只有一个原因——静不下心来。
道家说,归根曰静;佛家则说,定静生慧。说的都是同一件事,让你的心安静下来,从忙乱的状态里回归正常。
这一点,却也不易。须知,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红软十丈之中,六欲沾染之下,保持一颗本心不变,何其难哉?
道家有办法,有道之士们讲究的是“坐忘”、“神游”,是物我一同,是冥然大块。拴住意马,定住心猿。修行有成者御风而行,可以说是逍遥得很。
佛家也有主意,打坐参禅,在心尖上下功夫,把守自己的内心,紧盯着念头瞧看,做到一念不生,才算小有成就。
这些办法虽好,却实在有些虚妄,捕风捉影,非有根器者不能成就。所幸,我们还有书法,一笔一划,足可洗尽铅华,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修身之法。
书法,在古代是“六艺”之一,儒生们的必修课,人们习字修身,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了,除了它的实用价值,人们更将之视为一种才艺加以磨练。
一些人在写字之前,有着完整的一套仪式——焚香沐浴、斋戒更衣,他们认为这是一套令自己的心灵慢慢平静的仪式。
当然,也有的人并不在乎这些。笔,不必是湖笔,墨,不必是徽墨,甚至砚台也可以没有——君不见,书圣王右军用的不过是一个自掘的洗墨池?重要的,还是那一颗心。纵墨挥毫,方寸之间,气象万千。以手写心,谁又在乎书法之外的东西?
习字何以能够静心修身?其关键之处,古人早已点明。《大学》有言:“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诚意,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治国,治国而后天下平。”
抛开后面的齐家、治国、平天下三者不谈,只要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便能达到修身之效。
以习字而论,从最初的临摹开始,对自身的修行就已经开始了。
想要把字写好,快,是不成的,就算市面上的《十天速成》法诀看得再多也是无用。只能老老实实,一笔一划地描摹,一个字想要写好,也许需要千遍万遍,这个过程,也需要人全神贯注于笔锋之上。
千百遍的练习,杂乱的念头自然消去,留下的是精纯唯一的思虑,是诚意正心的思想,是一种不再浮躁的“安静”。
当然,这只是习字中的一点小小所得。比这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反省、观照自己的内心,在安静之中,倾听内心真实的想法。
习字的过程中,一点一划,都是内心的观照,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而随手比划,也是内心之体现。古人有“写字者,写志也”之说,现代有笔迹学的研究,更证明了这一点。
有的字好,如龙游在霄,放纵快利,笔道流便,逸兴端飞;有的字难看,如深冬老鸦,瑟缩不前,寒枝枯羽,无处可栖。只需看字,便能明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情绪。
有了自知,才会自明,儒家看重的反省功夫,就是在这一点一滴之间,积攒起来的。
写字也和心情有关。意态闲适之际,当描摹右军之《兰亭序》笔势细腻,妍美多姿,如繁花错落,行云流水;而心情激荡之时,则可书写右军之《丧乱帖》、怀素之《自叙贴》等等,如疾电惊风,狂飙天落,一舒胸怀,何其快哉!
当然,若说起入门之选,还是推荐颜真卿的《多宝塔碑》,从楷书开始,恢弘大气,法度严谨,恰是静心修身最好的选择。而之后则可按照自己的喜好来进修,喜欢端丽秀美的风格,可以选择赵孟頫的书帖,而喜欢随性潇洒的人,可以临摹张旭的书法,历代的大师很多,选择一位适合自己的老师,并不困难。
书法于今已经是无可避免的衰弱了。但正因为如此,附着其上的功利外衣也随之脱去,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不带功利的书写,只为返照自身,一笔在手,心意顿平。恰如天气初肃之际,高楼望远,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
落笔于尺幅之间,意气奔流,纵横廓落,块垒顿消。
试试看,慢慢写,你也可以。
【存媒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