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老妈回老家小住了几天,晚饭后都会在乡间闲逛。
有天晚上突然遇见一个叔叔带着一个不大常见的青年,行色匆匆。
闲聊了几句后,老妈跟我说。
刚才那青年人的妈妈,很有本事的一个人哦,这一两天就要没了,
6、7年前就癌了,去上海都开刀好几次了,
才三十多,不到四十岁。
说话间,充满了惋惜。
连我妈都会觉得可惜的一个人,还会说她很有本事
这个人在乡里口碑声望应该不错。
但是我只是更加习惯了似的听到年纪轻轻就不行了的故事。
可能是新闻太经常报道,
又或者是信息茧房作用,
总觉得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
其实自己在跑步时候也经常想到这个生死的问题。
生下来,自然不必多说,新鲜生命的到来总是伴随着快乐,
但更多时候是想到死亡。
因为跑步,所以也经常看到跑马拉松的死亡的事件。
有本身就得癌了,为了抗癌,选择了马拉松这个运动,挑战自己,挑战疾病。
有跑着跑着,突然也检查出得癌了的。
有训练或者比赛过程中,突发不适,猝然离世的。
所以自己跑步的时候也会在想。
即使再自律,再运动,
这也不是在修仙,
仍然躲不开得病患癌的概率。
有时候也会羡慕,
有的人抽烟喝酒,就是造,也能从容到老。
可随着阅读的增长、思考的深入一些,
可能得出的想法和之前又会大相径庭,
•一是概率,不管怎样,每个人都会得病,
可是对比大数据和科学实验、大量案例
我们只能去希望运动增强了我们的免疫力,
减少了我们得病的概率。
•二是质量,可能抽烟喝酒依然活到老,
但是运动却塑造了我们的身体质量,
就像一辆保养有素的车,动力响应更好,使用持久性更长,
•三是敬畏,对如此精密结构的身体有了很强的敬畏之心。
比如说运动,不管是成绩进步那么一秒,还是身体素质进步1%,
都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
但是病痛却是一个摧枯拉朽的过程。
真的是病来如山倒,一瞬间,让你之前的积累全部付诸东流。
•还有就是学会珍惜。
有些事情的到来,是我们根本无法掌控的。
但是有些事情,却是我们可以用心去控制的。
比如吃饭,我们可以控制,饭量的多少、摄入种类的多少、甚至热量的大小我们都可以去精准掌握
比如运动,我们可以决定什么去、做什么运动、做多久,这是我们可以静心安排的。
但是真的等疾病落地了。
我们可能真的无法改变、逆转。
但是可能不会去怨天尤人,
因为至少努力过了,争取过了。
•最后就是相信自己的这身肉体。
肉体作为基因的传递中转,身负着传递基因的基本功能。
但同时需要身体的各个器官、细胞和体内各种细菌平衡相处。
它们会要求我们活下去。
除非是基因觉得这身肉体已经完成使命,
或者是平衡被打破,病菌需要攻占这身肉体。
不然,一定要相信自己的这身肉体。
它比我们还爱自己。
所以我虽然不知道自己可以活多久。
也许今年,或者明年,可怕的情况就找上了自己。
而且真的等那个时候,我们似乎无能为力,
但是现代医学,有可能带给我们惊喜。
但在那之前,我们确实有机会做一些事情。
比如饮食、运动、睡眠,这三个构成健康的铁三角。
我们一定要充分的重视。
只要有看过医学健康方面的书籍或者被医生交代过,
这三样都是老生常谈的事情。
但是难的,不是知道,而是做到。
从自己的实践经验来看,
这三者基本就是相辅相成的。
就像一个铁三角的循环结构,
个人的看法就是先拎起运动这个环节,
作为基本都是营养过剩的现代人,身体的能量储备基本都有富余。
养出一个运动的习惯,
身体会为了运动的需要,调节自己的饮食结构,
自己也会为了运动的时间安排,调整自己的睡眠时间段,
进而改善了睡眠状况。
至于都做到了这些,又能保证能活到多大年龄呢。
不能保证,也无从知道。
就像我自己的疑问,
我不知道我自己还能活多久。
但是我也用自己的肉身为大家亲自实验过了。
各项指标都正常、身材比较结实有肌肉
精神比较愉悦、心态比较端正,
跟之前胖若两人的自己相比,
我认为这样的身体质量,
有可能、也有机会能够较长期使用。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接受不能改变的。
改变可以改变的。
然后,看天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