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眼角的余光扫过那两只陪我走过一些时光的品茗杯。
秋夜的雨,总是这般猝不及防的迫使我从书堆里抬起头颅,爬到床边关好窗子,拉上窗帘。
再回到书桌前,我把自己又一次深陷在那把紫色藤椅中。我一直喜欢这种藤椅的感觉,圆圆的,接纳一切,包容一切,像家。
已经两天没有出工了,我就这样把自己困在这间小小的房子里。这不得不令我内心十分焦急,却还要若无其事的应付种种嘘寒问暖。这常常使我感到不安,夜色,就这样在我眼前一点深沉了下来。我依然不停的思考着,心情却一直郁郁的,我明白,那是孤独。
眼角的余光扫过书桌角落里的两只品茗杯,脑海不由浮现一句“何止于米,相期以茶”蓦的眼眶就有些湿润起来。除了是为金岳霖与冯友兰老先生的真挚友情所感动,更多的却是对时光碎屑里的一份眷恋。
小时喜欢饮茶,那是北方街头用陈旧的塑料袋摆在地上的茶。一堆堆黑乎乎的颗粒状的茉莉花茶,常常在一周五块钱的生活费里挤出一两元,一元一两。用乡下吃饭白瓷碗泡着,可以喝一个月。
那时候少年,热爱读书,常常一个人的状态就是映一盏孤灯看书影里的江湖,为他们的人生拍手顿足。窗外风雪一时更加紧了的时候,那会儿还没有敢饮酒,怕父亲打。就万分艳羡书上的“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于是,只能小炉烧水,泡一杯茉莉花茶,聊以自慰。
思绪就这样漫无目的漂浮着,还是让我想起了那段最好的时光。“寒客夜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那一个个我们嬉笑泡茶,激扬读书的夜晚,那一个个我们论轻白马,道比青松的夜晚啊,那一个个不放春秋佳日,最难风雨故人来的夜晚啊。我们都走了,我们都散了,时光,就这样一点点老去了。
再回头看那一句“何止于米,相期以茶”忽然有些恍惚,这何止是一句祝寿之语,更是最好的对人生美好的追求与寄托啊。米,或许代表茶米油盐的现实琐碎,而茶就是那个心灵深处的诗棋酒花。我们对生活的追寻又怎么可以只是浅显的饱食终日的“米”呢,更应该有那份傲然风尘的“茶”
不知不觉夜色竟已退去,日光渐渐明亮了起来,推开窗看楼下几颗桂子树。一地的落花,忽然就觉得所有愁事都烟消云散,清雅方可言喻,今日又是可喜。如此,何止于米,相期以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