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食·序》一文中和大家浅显的说了说饮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中国饮食文化中最核心的元素——“五味调和”,这个理念和中国的五行学说有着很密切的联系。
在饮食文化中讲究五味的平衡——“五味不出头”,这样做出来的食物才美味,才健康。而五味对应五行与五脏,这个概念最初是出现在中医学当中。
食入五味,各走其所喜的五脏即“五味益补五脏”,酸入肝、苦入心、辛入肺、甘入脾、咸入肾,中医也常说药食同源,可见味之重要。
— 酸 —
酸味入肝属木。
在中华饮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提到酸味,我相信大家都同时想到了一种调味品,“醋”。
在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卷25《谷部》中有记载,醋有酰、酢等多种名称。那在醋还未被人工制作之前,人们又如何利用酸味呢?没有醋之前,酸味多采自于天然的水果,果浆,比如杨梅。
醋是谁发明的呢?推测众说纷纭,有说法是杜康的儿子黑塔发明的,也有说法是酒糟再次发酵之后经过一系列工序制作而得。
— 甘 —
甘味入脾属土。
既是我们所说的甜味,这个味道不仅仅是在中华饮食文化中有一席之地,更在整个人类饮食文化历史上都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
因为甜味是最自然的味道,早在生食时代就已经存在,各种水果,肉类,都带有自然的甘味,也是美食这个概念最早的标准。(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孟子·梁惠王上》 )
— 苦 —
苦味入心属火。
说到苦味,是不是大家认为这个味道出现在美食里很奇怪,甚至大多数人并不喜欢这个味道。
然而所有碱性的物质,都有苦味,也很多人喜欢的美食是以苦味为主,品味苦味食物中独特的魅力,比如“茶”、“咖啡”、“莲子”、“杏仁”等等。
苦味食物一般含有丰富的生物碱、氨基酸、苦味素和维生素等,所以吃得“苦”,适当食“苦”,是有益身体健康的。
— 辛 —
辛味入肺属金。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辣味”。其实辣在五味中比较特殊,它并不是一种味觉,准确的说它是痛觉,辣椒碱刺激了味蕾后,这种痛觉被称之为“辣”。
说到辣,大家一定想到了辣椒,比如热腾腾麻辣辣的重庆火锅,其实辣椒在中国饮食文化中仅有400多年的历史,辣椒原产地墨西哥,明朝末年才传入中国,仅用了短短400年的时间,便成为辣味之“首”。
在辣椒传入中国以前,厨子们一般一般以“姜”、“茱萸”、“芥”之类的辛味食材。其实这几种辛味食材在辣度上,是远远不如辣椒的,所以有些同学一直幻想穿越的,友情提示无辣无欢的老铁们:明末以前可没有辣椒吃哦!
— 咸 —
咸味入肾属水。
咸味乃五味之首,最为重要,咸味的适度能提升所有其它味道,带来的美妙的味觉享受,想要做一道美味的菜,咸味是最重要的。
早在黄帝时期,华夏民族就已经学会了以咸调味的技巧,盐也成为了历朝历代的硬通货,被官家掌控,在古代私自贩盐跟今天贩毒是一样的重罪,之所以盐有如此大的利益,就因为每个人都离不开它,每一餐口腹之欲也都离不开它。
“五为不出头”这个理念从阴阳调和,五行平衡而来,是贯穿整个中华饮食文化的核心思想。在实践中得到证实,美味就在于平衡,(食材搭配的平衡,调料用量的平衡),自然亦在于平衡。
仔细一想,所有美食的出现,其实都是遵从了大自然最基本的法则而诞生的,这便是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