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也借用一个书名:这世界总会有人偷偷爱着你 看起来有点鸡汤,其实我在瞎扯了
也许你现在仍然是一个人下班,一个人乘地铁,一个人上楼,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一个人发呆。然而你却能一个人下班,一个人乘地铁,一个人上楼,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一个人发呆。很多人离开另外一个人,就没有自己。而你却一个人,度过了所有。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这段话也是我之前在刘同的作品《你的孤独,虽败犹荣》中读到的,因为喜欢
不知道具体是从什么时候、以怎么的情形下开始的,我开始有一点喜欢看一些乱七八糟的书。初中正直青春期,有接触到作家饶雪漫女士的作品,在她的书中,说起青春,想到的字眼总是伤感、疼痛的,而恰巧,那个年代、那个年纪的我们,总是想表现给别人 自己是个感性,柔弱的女孩子,所以,书中的故事遍与我一拍即合,喜欢得恨不得钻进去。
饶雪漫女士是我喜欢过的第一位作家,随着年龄成长,课余时间、假期生活中我也陆陆续续读过一些书,在这之中,我对于三毛的书,记忆是最深的。或许是因为读完不久,但我想,更多的可能是被自己的兴趣所在抓住了吧。三毛说,“心诺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这句话第一次读就狠狠地印进了我的脑子里。就是这样,心有所属是重要的,三毛喜欢冒险、喜欢闯荡,但绝对不能说是流浪,因为书中她有一位无论做什么、怎么样都会陪伴在身边先生,与荷西童话般的爱情,走到哪里,都算是极其美丽的。
我看书的时候,有时候会脑洞很大,爱幻想,喜欢乱七八糟的思考人生。所以今天,因为没课,窝在床上,戴着耳机,就写下了这段文字。在这段文字里,我想讲一讲我在某一个时间点的想法。20岁努力站在青春的尾巴上提着灯前寻着、行着。
回忆。在我过往的多半段青春里有无忧无虑、舒适满足,美好的记忆,也有落寞、困惑、消极厌世的头痛感。
――――以下
今天晚上睡不着,就突然想到这样一个问题:人究竟是内向型的还是开朗一点更好?我想多数人会更加喜欢热情开朗的人。如果将来有一天,人类因为人格而突发战争,这两种人最后活下来的最多的,一定是开朗的人,内向的人只会被自己遇到问题时一次次的犹豫不决,或者在不合理的事情中拒绝去争辩,忍气吞声,活活气死。如果任何人看到了这段话,先不去推翻,因为这段天马行空的文字仅仅是来自一个我没有进行任何分析思考只通过潜意识得到的观点。
我对自己的定义有点模糊,不知道自己的哪一种性格更多一点,(但性情我是抑抑郁质多一点的人,在生活中我一直有意的遮掩,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有点心累我暂且不说)家里人和部分没有深度接触的人都说我内向,但说我过分活泼的人也不在少数,从小到大性格变了很多,但是我认为是越变越差了,所以且不说是什么个具体性格,我和自己过不去,夜深了的时候使劲去思考这个问题。我知道那些认为我内向的人的感受,就是真正的从来没见过 所谓的 另一面 原因未知,我很烦恼,是真的未知还是逃避?
在我们生活中,家长们都会有意识的培养让孩子更活泼,多说话,多交流,甚至一些家长会给孩子报口才班情商班,让孩子出口成章,在人群中做中心点,这样才会讨人喜欢,受人重视,所以啊,这不就是要开朗吗
再说我们毕业写简历的时候,不都是会把自己开朗热情幽默的性格,自来熟爱交朋友有亲和力的人格写上去吗,很少甚至根本不会有人 写你性格内向不愿意表达想法宅认生当成优点一一列举吧,反而一些内向的人都会扬长避短,精心的向自己的优点进攻从而隐藏好自己短板,闭口不谈。
这样的想法在我心中埋得很深,常常被我温习也算是根深蒂固的了,大学后曾经有一次由于个人原因也悄悄的去找了心理辅导老师,我记得老师不经意间有说过这样一句话,大概是她说外向的人是有很多优点和闪光的地方能让人接触后快速发现,但是现在的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情感渗透是一个持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内向的人的优点才会慢慢展现出来,对于维持人际关系这点是非常有利的,因为并不需要你去做什么,时间就是良药。反而外向的人在起初就给人非常好的印象,就算他后来没有什么特别不好的东西出来,别人也会疲劳掉。就好比一个人的起点太高,别人对他的期望就越高,以至于做的再好也是理所应当的。所以老师认为,不要觉得自己的东西一眼望不到好处,就是不好的。
我们知道自己的不足,所以喜欢可以和自己互补的东西,这也就是许多情侣夫妻性情相差很大的原因吧,所以 我希望包括我在内的那些不认同自己的人,多去接纳自己,享受所拥有的,人无完人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