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朋友,在帝都打拼多年,结婚后随爱人转战一个二线城市,继续跟打了鸡血似的奋力拼搏。不知道是不是太拼的缘故,半年前她突然因身体不适,不得不在医院里调养了一段时间。
半个月前,她和爱人回了一趟这个三线开外的小城,宣布打算在这里置办一处房产。朋友们不解,问她,“打算回来了?”她摇摇头,瞥了爱人一眼,故作不满的抱怨到,“现在的男人都靠不住,以后离婚了,最起码还有一个落脚处。”碍于朋友丈夫的面子,大家都绷着没敢笑。然后朋友接着说到,“在外面打拼了那么多年,都没有一个自己的家,心里挺没底的。”有人问,“怎么不在W市买呢?你们生活、工作都在那里,即使回来买了房,也只是空置着。”朋友轻叹了一声,“W市的房价高得吓死人。以我们俩的收入,如果要供房,生活质量就得大打折扣。那种锱铢必较的日子我可不想过。”大家都没再说话,只是理解似的点了点头。
几天前,某住宅区开售,朋友夫妻两人又赶回小城来抢购。在两天的“拼杀”之后,终于如愿买下了一套小户型的精品房,然后心满意足的回到W市继续朝八晚十。朋友说,“买了房,心里踏实不少。现在即使工作再辛苦,也不会像以前那样感觉扛不下去了。”
《女人买房时不考虑男人》一文中提到,“28-30 岁是女性买房的高峰···她们买房的理由都够充分,能缓解自己的焦虑。”比如,“有了房子,我就有了选择权,可以选择爱情”,“房子就是退路,我可以更轻松地走进婚姻”,“六年搬了四次家,我不想再因为房子脆弱了”,“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也算靠近理想生活吧”,“关于‘我有能力过得好,’房子是最能说服人的证据”等。但是,大都市的房价对于很多人而言无异于天文数字,所以她们退而求其次,选择了“拿一线城市的工资,还二线城市的房贷”。对她们而言,有房子的意义仅在于,“如果有天我想结束契约,起码还有地方可以回去。对我来说,房子就是退路。”
她们买的不仅仅是房子,更是一份心安。
(二)
2017年的春节,家里人变着方的催婚,见我仍然不为所动,母亲正色到,“给你两个选择,要么赶紧找对象结婚,要么买房。”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
同年4月我仓促签订了购房合同。因为当时工作太忙,对买房这事也没太上心,像完成任务似的,签了合同就做了撒手掌柜,装修事宜都是家人和装修公司电话远程接洽沟通的。6月,我换了新工作,因为诸多不适应,心里产生了极大的排斥感。当时唯一的想法就是放弃新工作。可是,当7月中旬收到银行房贷扣款短信的时候,我才猛然间意识到,自己已经被巨额的房贷拷上了沉重的锁镣,囚禁在原地,无法挣脱。
所以,整个8月和9月,我都处在极度的痛苦中,后悔买了房,自责没有选小户型,恐惧梦想被拦腰斩断,担忧再无选择的自由。直到10月初,我毅然用最后剩下的5000元钱报名参加了短期出国游学的项目。得知我的决定后,很多人都无法理解,“你刚装修完房子,每个月还要还2000+的房贷,为什么突然选择这个时候出国学习?”
确实,出国游学的费用从报名到最后成行,需要准备至少6万元。我于2017年10月报名,出发时间定在2018年7月底,这就意味着这笔钱得在10个月的时间内攒够。而本市的平均工资在5000左右,除了房贷和日常开支,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实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即使知道自己将会面对怎样的困境,当报名成功后,我却感觉到如释重负,好像两个月来压在肩上的那块巨石突然消失不见了。
是的,我的选择出现在最不恰当的时机里,可是,我一直感激那时义无反顾的自己。因为,当决定开启这趟旅程的时候,我已经向自己证明,“你没有被囚禁,没有被束缚,你的人生、你的自由还在你的手里。”
当然,在过去的10个月里,我不得不为自己的选择背负起现实的重量。记得最忙碌的4个月里,我同时做着三份工作,晚上经常11点才到家。有学生调侃我,“现在就业那么难,你一个人身兼三职,还让不让人活了。”
辛苦吗?或许在那些累得肩周炎发作,躺在床上动弹不得,却还得流着眼泪挣扎着起床的日子里,有那么一刻心疼过自己吧。可是,当离目标越来越近的时候,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
(三)
当游学的日子越来越近,我却开始隐隐不安。“如果在这趟旅程中我没有找到‘其它的可能’怎么办?旅程结束后我又该如何面对自己的人生?是否我终将逃不出现实的束缚,不管怎么挣扎都将困囿其中,无处可逃?”而就在这时,我接到了一个朋友的电话。
朋友大学毕业后出国打拼数年,之后和男友(现在的老公)回国,在上海分公司工作。2015年,两人决定自己创业,于是转战广州,卯劲前行。现在,公司走上正轨,朋友打算涉足幼儿英语培训。我想,这和她初为人母多少有些关系。
朋友问我,“有没有兴趣做点自己喜欢的事?”在数秒的激动之后,出现在我脑海里的却是,“房贷怎么办?”我找了一大堆理由搪塞,朋友却说,“别着急拒绝。找个时间来广州一趟吧,到时候再做决定。”我感激的答到,“一定。”
《拆掉思维里的墙》开篇第一章讲的就是买房,其中一篇文章古典老师将其命名为“一套房子,消灭一个梦想”。他说2006年,他终于有能力在北京买房的时候,他激动的把这一消息逐个告诉朋友。直到一个朋友问他,“古典,你决定好安定了吗?如果你买了房子,这辈子基本就定下来了。你的房子会驱使你找人结婚、生子···因为那就是在房子里该干的事。当然,那其实很好。”
在一番思量之后,他决定不过有房人的“安定”生活,因为他相信自己的人生不仅仅至此。于是,之后他才有勇气辞去新东方的高薪职位,开始自己创业,并成为国内顶尖的生涯规划师。
(四)
读到这里,你是否和我一样,也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有的人买了房,感到心安,而有的人却觉得被牵绊了呢?”
在反复比对之后,我发现,一直在生活的前线拼杀的人,他们面对的可能是生机,也可能是绝境,但不论面对的是希望还是绝望,那都是他们人生的主战场。他们就像是忠诚的战士一样,不到最后一刻绝不会逃跑。可是,再坚硬的盔甲下都有一颗柔软的心。买房于他们而言,就像是给自己留了一条安全的退路。因为不管眼前如何硝烟四起,他们知道,身后还有一条路可以通往那个叫作家的地方。
而对于徘徊在生活战后方的人,他们没有经历过枪林弹雨的洗礼,但耳畔却时常响起不远处的厮杀声。有人厌恶血雨腥风,无可厚非的选择了遁隐于此。而有的人则渴望更广阔的战场。但是,踏上征途就意味着抛下眼下的安稳,去迎接不可预测的未来。于此,背水一战的笃定方能坚定出征的决心。所以,对他们而言,买房变成了一种束缚、一种牵绊。因为房贷和对家的责任会成为压在他们肩头的巨石,让他们举步维艰。
我在想,或许于我,所有的纠结和不安并不在于这四面墙是港湾还是牢笼,而在于我到底是一个遁世者还是一名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