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五侯分别指的是单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五人都封为县侯,中常侍。在没成为五侯之前,唐衡、左悺是小黄门,具瑗是黄门令。
那这些职位是干什么的呢?朱穆在给桓帝的劝谏书上写的很清楚了,侍中、中常侍是省览尚书呈报皇帝奏章的,没必要多,有一个就够了。
小黄门是奔在皇帝宫和黄太后宫之间传递信息的,黄门令是管皇宫里吹拉弹唱的艺人和宠物的。
黄门侍郎干的活是把皇帝的命令传给大臣,再把大臣的奏章收上来。
由于这些人围绕在权利的核心——皇帝身边,所以可操作权利寻租的空间太大了。因此这些人应该选择的都是淳朴高洁和家族有声望的人士担任。
但实际情况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皇帝身边跑腿,太敏感了,以前中常侍还可以是正常人担任,到建武年间,也就是汉武帝在位期间,都改为宦官担任。
加上很多皇帝即位时,经常年纪幼小,缺乏安全感,慢慢就对宦官形成了依赖。为了能够保护自己,皇帝往往就对宦官赋予了过高的权力,权力泛滥没有约束,就形成了和外戚一样难管理的问题,导致天下穷苦,百姓困顿。
桓帝其实心里也都明白,却无力或者不想改变现状。
朝廷的忠臣们却持之以恒的上书弹劾,李固、杜乔弹劾外戚和宦官,惨死在牢狱。
朱穆弹劾宦官,被宦官诬陷,活活气死。
太尉杨秉,将中常侍候览的弟弟候参,在益州刺史期间的贪赃枉法人赃俱获,押着候参,赶着三百多辆赃款赃物的车。中途侯参自杀,杨秉穷追猛打,继续弹劾候览。
桓帝本来又想和稀泥,奈何杨秉人赃俱获,证据确凿,将候览撤职查办。
司隶校尉韩縯趁热打铁,趁机弹劾中常侍左悺和他的哥哥左称搜刮民脂民膏,作奸犯科,逼着左悺兄弟两个自杀。
再弹劾具瑗和他的哥哥具恭贪赃枉法,具恭被治罪,具瑗被贬。单超、唐衡、徐璜死的早,但是继承爵位的人,也都被收回封爵和食邑。
李膺更绝,刚被太尉陈蕃求情,从左校营放出没几天,被认命为司隶校尉,就去查办小黄门张让的弟弟张朔暴虐贪污的案子,吓的张朔跑回哥哥家里,藏到张让家的柱子里。
李膺知道以后,直接冲到张让家,破开柱子将张朔逮捕,录了口供,直接处决。
张让去桓帝那里告状,桓帝也责怪李膺先斩后奏,李膺也不辩解,直接说再给我五天时间,一并把元凶捉拿归案后,来桓帝这里领死!
这以命换命大无畏的气势,连桓帝都懵逼了,直接对张让说,是你弟弟不对呀,李膺哪里错了!
从此以后,吓得宦官们连礼拜天都不敢出门,生怕让李膺抓住把柄先斩后奏。
可惜的是,当时政治日渐混乱,法度崩溃破败,李膺等人无力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