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后四天,这四天都在看一部感动又温暖的晚年生活的片子,氛围柔和,柔和得模糊了前段日子空气里鸡血的味道,每晚十一点争风夺秒的疾步匆匆。只记得那时,一个周有六天的14个小时都贡献给三科,再有一天站一个小时的地铁去吃好吃的,一个人去一个地方发呆,或者约着好朋友玩儿。
觉得挺幸苦,又谈不上吃了很多苦头。的确很煎熬,因为到现在脑海里还存留那些一谈到不会的知识点时每个表情都像要哭出来的样子。还有那些“栩栩如生”的崩溃。无从道来从中得到了什么,一是实在想不起来,二来是实在被马哲洗脑彻底熟谙实践检验真理。以上,OVER。
今天有人说我间歇性睿智又间歇性脑残,完全取决于身边的人跟事。
以前也有人说过类似的话,那时挺不在意。经历些鼓起勇气突破种种心里障碍想要去建立一段亲密关系却适得其反的时候,对自己极度责难。觉得自己再也学不会以前洒脱的样子。才懂,以前那些顺其自然的好都是不能左右的运气,而勇气也在不正确的自我认知里被忽略。
这种反馈性自我评价的认知多了之后幡然醒悟的时刻觉得自己真的是太墨迹。开心就好,爱谁谁。反正知道很多现在感到不解的事,总有一天什么都不算,也十分羡慕别人的外圆内方成熟稳重,可也明白自己也会那样甚至更好。
就是这样,觉得不太圆满,有点缺憾,但没有缺憾好像也不太好。没有百分百经历的时候,永远对未知,对平淡如此的未知充满期待跟好奇。
或是想得不透彻,或是嗅觉使然,对平淡一律的生活本是一点想象力都没有的。直到身边有了因此让我羡慕的人,有了让我对真实平淡有感知的人,才渐渐存了期待。不过这也是间歇性的,因为斯人若彩虹,美而转瞬即逝,逝去了就没了感知,少了很多很多期待。然后就给自己讲道理,说服自己认同生活方式不是只有一种。
与同龄人相比自己钝感太明显了这个感受在某段弃期待弃我他的时候异常明显,带着强烈的不适开始单打独斗,这不是最难的,难的是对那时我一个这么习惯依赖的人来说支持自己那么久的人突然跟我说你玩的太幼稚了以前都是逗你乐呢,以后就不奉陪了。这种感觉不太好过。但讲道理,理智觉得没有什么理由去责怪。一副怯怯诺诺优柔寡断的样子,可自尊心作祟起来,比谁都硬气。
慢一点就慢一点吧,至少不会再是稍有不适就低落到谷底的小女孩儿,跌跌撞撞的找找自己想要什么,安身立命的东西在哪,平衡点在哪。 所有努力的尝试跟突破,已经是我在情感上能迸发的所有勇气。
这样的自己,值得被自己温柔以待。
虽然岁月漫长,然而值得等待。 十方世界,沧海芥子,也等你拎得清悲悯与热情,等你变得最丰富最复杂最简单。等你面对未知眼都懒得眨一下,等你听到歌声还泪目,听到笑话就露出八颗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