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鸵鸟遇到危险,就会把头埋入草堆里,以为自己眼睛看不见就安全了。后来的研究证明,这其实是一种误解。但鸵鸟的“名声”已经被毁了,心理学家把这种消极的心理称为“鸵鸟心态”。
发生危机事件时,媒体都是不招人待见的角色。所谓bad news is good news(坏消息是好新闻),媒体的本性就对坏消息感兴趣。
不过,讨厌归讨厌,危机公关时,媒体是轻易开罪不起的。无数的案例表明,对媒体的应对不到位,是企业受伤害甚至倒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
危机发生时,面对媒体抱有鸵鸟心态的,也不只是国内的公司,一些世界知名的大公司的媒体公关也是一塌糊涂。
2005年,联想收购IBM PC事业部之后,一下成了世界PC产业的第三名。惠普和戴尔感到了危机,加紧对联想的围剿。
一位戴尔的业务员,去拜访一个准备购置一批PC的客户。他询问对方准备采购什么品牌,对方说准备用IBM的电脑。
这个业务员大概是个美式爱国青年,就开始危言耸听,说你知道吗,现在你每买一台IBM电脑,其中就有几美元用在了中国的军事和国防上。
对方的采购经理是个明白人,说我不这样认为,戴尔95%的产品都是在中国大陆生产的,如果真为中国国防做贡献的话,也是戴尔的力度大呀?
戴尔的业务员不甘心,回了家,又发了一份E-mail,慷慨激昂的劝说:“现在客户们每买IBM的一美元的产品,都是直接支持和资助了中国政府。”
这封邮件后来被国内媒体披露出来。《第一财经日报》的标题是《联想在美遭幕后黑手戴尔营销妖魔化了谁》,对这位业务员的低劣的竞争手段提出批评。
联想的表现非常大度,给足了戴尔面子。联想中国新闻发言人说,员工个人行为和公司行为是两个方面的问题,所以联想不予置评。
而戴尔公司犯了一个低级错误,在声明中顾左右而言他,强调戴尔在中国的投资力度。之后,其公关经理拒接电话,再不和媒体做任何沟通。
戴尔还在其声明中发布了“三不声明”:戴尔不准备再发表任何声明;戴尔不会透露对员工的处理结果;戴尔不会以公司的名义做任何道歉。
戴尔的做法触动了中国媒体的神经,新浪、网易、搜狐等门户网站迅速刊发了邮件原文和翻译版本,并进行了大规模的专题报道,还进行了网上投票调查。
戴尔以往的“劣迹”被一一翻了出来,它的品牌形象受到重创,这使得它在潜力广阔的中国市场上失去了不少消费者的支持。
员工将竞争对手妖魔化,自然应当承担个人责任,但是,戴尔能将自己的相应责任推卸干净吗?
员工正当竞争理念的缺失,员工培训和行为控制的不足,公司在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公司社会责任感的缺失,显然不能一推了之。尤其是在危机发生后,不透明、不合作、不担责的态度,显然太缺乏经验、理性和智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