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已经成为我们这个社会很热点的话题,情绪影响我们的精力,负面的情绪会影响工作效率,影响家庭和谐,现在很多的文章以及书籍都是教我们大人如何缓解情绪、如何管理情绪。大人如何处理才不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孩子生来自带的和后天影响的情绪都有哪些?邀请家长们在分享结束后在群内一起讨论。
8月份学习了欧洲家庭实验室体系,在学习的过程中,让我学到更多的是孩子的内在。孩子内心的感受,父母的觉察,和孩子天生自带的9种感知能力。这是我收获的,以及未来可以在引领孩子的过程中践行使用,这不仅仅是帮助到自己以及孩子们。当然我想把这些更好的理念可以影响更多的家长。让孩子们真正的赢在起跑线上。
说到情绪,孩子从一出生就自带一些基本情绪,那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感知能力,它包括悲伤、害怕、爱、攻击性、性。这些感知能力都是伴随人的一生的。我们要保护好它。
今天我会重点分享关于悲伤这个看似不好的情绪,会给我们孩子带来哪些好的成长。如果从小就能锻炼好这些情绪,长大了就可以很好的处理和控制情绪。
我们经常会说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所以我们实际上真正要面对的不是那些开心的,满意的,愉悦的时刻,而真正要去学习处理的是那些不如意的时刻,因为不如意的事情十有八九,那么孩子也一样,孩子在面对失去,面对得不到,面对失望的情绪的时候,是需要他从小不断的练习去学到的,但是往往跟孩子互动的过程中,当孩子出现伤心情绪的时候,家长总会对孩子说,你别伤心了,妈妈带你去买你一直想买的那款玩具,妈妈带你去买棒棒糖等等,用物质奖励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总想让孩子赶快赶走这个伤心的情绪。实际上,家长的这些行为并没有办法真正赶走孩子内在的伤心情绪,你越是想赶走它,伤心的情绪持续的时间反而会越长。很多时候我们所想的,根本就不是孩子想要的。
再者悲伤的情绪是伴随孩子一生的,我们家长又能够帮助孩子处理几次呢?比如说他在学校跟同学遇到问题,或者在外面跟朋友发生不愉快,这些问题是父母没有办法直接参与的,这是孩子需要自己去面对的关于他的一个成长课题,很多时候家长是没有办法亲力亲为的,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父母不可能像保镖一样随时随地的跟在身后,大多数时间家长是帮不了孩子忙的。唯有在孩子小的时候,还在父母身边的时候,不断的去锻炼他自己去感受自己的情绪,去练习这些悲伤所带来的情绪,那么孩子长大以后不管是面对学校、还是社会上的一系列问题,孩子就不至于出现情绪承受不了,内心不够强大,而出现自我伤害的行为。
所以当孩子悲伤情绪出现的时候,我们父母要陪伴孩子,给到孩子时间体会这种悲伤情绪。
孩子需要时间整理自己的心情。悲伤无非是一个治疗的过程,孩子用眼泪、愤怒、沉默处理自己在被拒绝或者遭到不幸时候的心情。此时他们需要安静,父母只需要倾听,不需要给孩子意见和评价,更不需要转移注意力。
当然伤心它也是分等级的,有的伤心是很小的伤心,可以很短的时间就恢复过来了,有的时间可能会长一些。如果是喜爱的宠物或者亲人离开了,这种伤心和愿望不能实现的伤心的量级是不一样的,这种伤心小孩需要大人的安慰和陪伴才能慢慢走出来。当我们对一个伤心的成年人说:你看起来很难过,很伤心,我能为你做什么吗?成年人通常会说:不用,我只想静静的呆一会。但是小孩他不具备这些能力,小孩需要花上十几年的时间学习怎么处理这种悲伤的情绪,孩子需要自我接触自我感知自己的能力。
很多时候孩子的很多愿望我们家长并不一定能够一一去满足他们,从小锻炼孩子被拒绝,愿望得不到满足的一种感知的能力,所以在家长和孩子的互动的过程中,并不需要担心拒绝了孩子,孩子就会受到伤害,家长只需要站在自己的位置上说,我现在需要休息,我不想你打扰我,我不想给你买这个玩具,家长只表达自己感受的话,孩子是不会受到伤害的。相反,这是一种在正常的人际互动中,接受别人的界限,尊重别人的界限,接受别人的“不”的这样一种能力的锻炼。同时孩子从成年人的身上可以学到如何表达自己的需要,如何去拒绝别人。所以伤心这个基本感觉也是帮助孩子如何去表达自己的“不”,以及如何去接受别人的“不”的这种能力。
“不”是一个充满爱的回应,即使在第一时间意味着拒绝,对你的“不”其实就是对我的是。所以,请不要紧张。给孩子消化的时间。孩子要学会忍受被拒绝导致的沮丧情绪。
这就是我今天分享的关于悲伤这个与生俱来的基本情绪,我们要保护好它,给孩子时间慢慢去感受、去认识、去运用它,那么它就是变成孩子成长中的利器。